李唐年间,天下大兴,百姓安居乐业。
神农架相邻,有一巨山名为太和。此山共七十二峰,皆凌耸九霄,环绕主峰,呈朝拜之状,宛若众星拱月。其内山高谷深,溪涧纵横,远离尘世喧嚣,仿如仙家圣地,令人流连忘返。
更有人言,曾在山中撞遇仙人,只是自己机缘不够,未被仙师收入门下,从此超脱凡人之限,踏得仙途…诸如此种传闻,数不胜数,加之太和原本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直如仙境。
久而久之,世人不再称其为“太和”,而是直称“仙山”。古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故此,天下间慕名而来的学子,踏青之辈络绎不绝,一为见得太和风景之秀,二为那虚无缥缈的仙道一途。人人心中都有遐想:或许自己机缘足够,便能跟随仙师修行,从此超脱凡人之限,不再受尘世轮回之苦。
这时,正值初春之际,万物复苏,花草丛生,一片繁华之景。在太和山内更是秀绿处处,白云缥浮,胜似仙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有静…”此时一道朗朗的诵读声,在太和主峰的山道上响起,寻声望去,只见一头戴方形冠巾,身穿灰白长衫,后背一陈旧书筪,秀才模样的少年正在那拾步而上,手持一古卷朗朗而读,神情很是认真。
其旁飞鸟清鸣,溪水奔流,一派自然之景,美得甚人。
“林缘兄,林缘兄!”这时,一道急切的叫喊传来,少年闻言一顿,向后看去。
只见不远处,一个身穿黑色绸布,顶着诺大肚腩,异常发福的少年正急急跑来,边跑边出声喊道,嘴里呼呼喘着粗气,仿佛这不过丈许长的距离,对他来说,就像万里长城一般,辛苦无比。
他诺大的肚腩不住得一抖一抖,配上他那肥头大耳,看着煞是滑稽。
闻言,被唤林缘的少年不由停了下来,看着还没靠近,就呼呼喘着牛气的发福少年微微一笑,“钱富兄,你怎得这般急急跑来,所为何事?”出声问道。
“哎呀,妈呀,累死我了!谁说这太和山是仙山的,连仙人的影子都没瞧见,”语气一转,“让本少爷知道了,一定让他好看,哼!”被唤钱富的发福少年,听得林缘相问,并未回话,反而哼哼得说道。肥大的脸庞上满是“油渍”流下,衬着这话,很有些“凶恶”之感。
林缘见此,毫不以为意,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这少年名叫钱富,是村里最富有钱员外的儿子,生下来便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锦衣玉食。这次听得太和山有仙人存在,若有机缘,更有可能随仙人修行,从此超脱尘世,踏得那虚无缥缈的仙途…
钱富一听,窄细的双眼顿时冒出精光,“仙女,仙女”得嚷嚷起来,接着二话不说,邀上一群公子哥,死拉硬扯着林缘一同来到这太和山,美其名曰踏青。至于是与不是,还是为了所谓的“仙女”,就不得而知了。
林缘十三岁那年通过了乡试,成为秀才,如今正在积级准备会考,能否晋身进士,从此为朝廷所用,就看这一朝了。不过,林缘并不是为了什么名声,他只是单纯得想,自己年迈的父母能够过得好些,他家并不富庶,只有几许良田,勉强能够维持生计。
父母将全部期望都放在他身上,每天早起贪黑劳作,为他筹备读书所需,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光宗耀祖,一试成名。林缘知道,不说什么,只暗暗努力,希望能早早改善双亲生活,不再让他们劳累。
因此,当钱富腆着大肚来邀他出游时,他根本不予考虑,但钱富诚恳无比,极力相邀。林缘想着,钱富这富家子弟虽是有些嚣张跋扈,但生性不坏,而且对自己极好,现在这般相邀,权当散心,也是不错…
如此想着,林缘最终同意下来,跟父母告罪一声,便来到这太和山,也就是人们口中的“仙山”。初来太和,林缘便被太和如梦如幻的景色吓了一跳,不由直呼仙境,但很快便取出书来,出声诵读。如此美景,吟书论文岂不快哉?
至于钱富,自是跟那些公子哥游山玩水,赏遍佳人了,说是踏青,其实不过是为那些踏青少女们而来。也不知道,他怎得突然来找自己?
林缘这般想道,心中有丝疑惑。
“林缘兄,你怎么还往上走,天就要入夜了,我在山下已经定好房间,我们这便下山吧?”这时,钱富似乎终于恢复过来,脸色依稀有些红润,这般说道。
林缘闻言微愣,不由抬头望向天际。原来,不知不觉间,竟到了黄昏时分,那米黄色的太阳已经滑到地平线,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