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风平浪静
一刀剑在寰宇只怕殃及患难亲人好汉落泪伤心————窦唯《迷走江湖》一船人在上海港下船,周晖安排着在上海稍事休息,秦浩和陈磊继续随船到塘沽港,向北洋新军第一镇的人交接军火。
随后回京向荫昌交令时,听说带了一船人还有洋设备回来,荫昌也很是高兴,对秦浩以运输损耗为由私自扣下的100人军火,这种军界老人早清楚这些猫腻,倒也不提,只是催促秦浩尽快去海南赴任。
出了荫府,叫的黄包车车夫就在大谈汪兆铭因为刺杀摄政王被捕的消息,吓的秦浩赶紧叫调头,又回荫府打探究竟。
荫昌见秦浩去而复回,焦急打听汪兆铭的事,知道瞒不了他了,只能慢慢的说出了事件原委。
在北京的醇亲王府,即摄政王载沣的家和鸦儿胡同之间,有座很简单的石板桥,是摄政王每日上朝的必经之路。
这地方很僻静,没有什么人家。4月2日这天夜里,事情就有这么不顺。本来深夜没有人迹,可这天晚上偏偏有个邻近居民爬出被窝来散心!
这家伙的老婆跟人跑了,气得睡不着觉,散步中隐约看见有人在银锭桥边埋东西。他第一反应是有人在埋偷来的宝贝,赶紧悄悄溜到一边,准备等埋东西的人走了再去捡个意外大财,不料接下去看到的是两个人在拉电线。
首都人民的政治敏感性强,他知道这座桥可是摄政王每天上班的必经之地,两个人深更半夜在桥下鬼鬼祟祟,一定大有问题,于是喘着气一刻不耽误地跑去报案。
随即,街坊们就通过街坊管理渠道报了警。
警察过来一看,人早就惊走了,桥下已经挖好了一个大坑,坑里有一个二尺高的大铁罐,盖子上有一螺丝,拧着一根电线,一直通到旁边的一条阴沟里,连着一部电话机,明摆着是一件暗杀阴谋,想要炸人,炸的人十有八九是摄政王。
案件层层上报,惊动了九门提督毓朗,警察内城总厅厅丞章宗祥〔此人后来被列为五四三大卖国贼之一,被五四青年痛殴,作者注〕,以及内务部尚书善耆(即有名的肃王爷,后来更有名的川岛芳子,就是他的女儿)。
炸弹起出之后,还是请了日本使馆的技师,才把引发装置卸下来,发现罐里的炸药,都是外国来的黄色炸药,威力强大,取下一小块,试爆之后,居然炸出一个大坑。
埋炸药的地点是摄政王上朝的必经之地,由此推定,如果摄政王从那里经过,肯定被炸得稀烂,连引爆者也必死无疑。
拆弹虽然靠外人,但破案功夫,北京的警察却已经有了。毕竟,新式的警察已经办了五年,西方的刑侦技术,也学会了一些。
他们仔细检查了炸弹,发现炸弹中的炸药是外国制,但几颗螺丝钉却是新近制作的。于是警探拿着螺丝钉顺藤摸瓜,到京城各铁匠铺核对,找到了它的出处。
铁匠铺老板稍做回忆,就想起这是“守真照相馆”要求他做的。
警探紧密监视“守真照相馆”,正好赶上“守真照相馆”搞装修,几个密探混入装修工人中,汪精卫随身的机密文件都被他们从房间偷了出来……同时,在小石桥附近蹲守的暗探,也发现了前来探风的可疑外乡人。
显然,暗杀者犯了大忌,出了事,不赶紧撤走,反而到事发地点探风。
几位暗杀者都是广东人,即使打扮得再北京,相貌神情举止也跟北京人有太大的差异,事发之后回来探头探脑,不暴露才见鬼。
但是,革命党弄进来这么多的炸药不容易,一时失手,还幻想着能不能挽回,故出此冒险的下策。
于是,两条线索都追踪到琉璃厂东门火神庙西夹道胡同一个刚开张的照相馆,里面一堆革命党。汪精卫和黄复生就这样被抓了个正着。
这些胆大包天的暗杀者,就是以这个照相馆为掩护,安装炸弹的。还好,出事之后,暗杀团的其他人,陈璧君、喻培伦、黎仲实都已经离开去找炸药了,因此只有两个主犯被捕。
这次行动,主导者无疑是汪精卫,黄复生和喻培伦都是作为炸弹专家,安装调试的,那天按电钮的人,也是汪精卫,他是存心了要跟摄政王同归于尽的。
他们事先设计时,不是没想到更好的办法,但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爆炸的可靠,当时还没有发明无线引爆装置,只能靠手摇电话引爆,注定要牺牲一人,汪精卫就决定牺牲自己。
听完了事件陈述,秦浩头在嗡嗡作响,汪兆铭一直说来北京开个照相馆做革命党交通联络站用,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