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应是重危行
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军歌军校开学典礼的最后环节是让身经百战的学员们都大开眼界的现役部队实战汇报演习。
首先是虎部队的山地作战演习。随着军校主楼楼顶传令兵打起开始演习的旗语,山地作战演习正式开始。
“您用这个才看的清”陈磊向秦浩递上了单筒望远镜。
布尔战争中着鲜明红色军装的英国士兵让没有制式军装,依靠树枝野草等披挂伪装的土著居民处处以暗打明,吃尽了苦头。
上次虎部队的围剿海盗战斗也反应出制式军装在战斗隐蔽性方面的不足。
于是,陈磊做了大胆的军装改革,除军礼服仍然保留传统样式体现军人威严外,作战服则根据作战环境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颜色和伪装。
这些早已隐蔽在梧桐山上的虎部队着绿色军装,全身披伪装网,在网格上插满山上随处可见的植物和树木枯枝。
即使在这样万里晴空能见度非常高的天气里,借助望远镜也只能隐约的看到不时的物体移动。而传统的目视,根本无法看到两边的参战人员。
“山地战强调利用似乎难以通行的接近路和不良天候突然发起快速的进攻,以阻止对方及时做出反应等。
今天是汇报演习,为了获取最大的观看效果,实战中,发起进攻的最佳时机反倒是不良天气下”陈磊介绍道。
作战前,结合热气球空中侦测和人员实地侦查,进攻部队已绘制出进攻地域的详细地图,将制高点、山垭口、交叉路口和山间通道等标注为要害点,集中力量,夺点控道。
一旦控制这些要害,敌防御部署将被割裂,防御体系将陷于瘫痪。
望远镜里,两名控制了山垭口交叉站位的狙击手成功的压制了防御方试图反击的尝试。
“在山地作战中,大编制的轻装步兵难以集中展开,同时也不能集中展开,因为在山地作战中这无疑是自杀”陈磊介绍道。
这时,防御方已积极变阵,3人的作战小组开始迂回接近山垭口狙击手阵地。
“我们部队基层班组施行33制,每个班除班长和机枪正副射手外,配备3个3人组成的战斗小组。
每个战斗小组装备3只德制1898年K式7.92毫米毛瑟步枪,其中一人步枪加装8倍光学瞄准镜,为小组里的狙击手”陈磊介绍道。
望远镜里,接近狙击阵地的3人小组中两人分两个方向佯动,山垭口上的狙击手还对应该瞄准哪个方向不知所措时,已因为左右移动暴露隐藏而遭到了对方狙击手的攻击。
演习导演组判定,攻击方狙击手中弹身亡离开演习场,防御方重新控制山垭口。
就在众人以为防御方就要取得胜利的时候,变化忽起。
攻击方利用两个交叉狙击手吸引防御方反攻注意力后,主要力量通过攀爬一片断崖忽然出现在防御方主阵地的后方。
“山地战强调进攻时间和地点的突然性。往往会在最不可思议的地点展开进攻,以达到进攻时敌人措不及防的效果”陈磊介绍道。
防御方短暂的慌乱后,马上显示了良好的军事素质,战斗人员在指挥系统被临时打乱后各自以战斗小组为单位展开自由防御,这样碎片般的星状防御也倒让进攻方一时组织不起流畅的进攻。
33制下战斗小组的威力开始显示出来。
眼见防御方就地分散抵抗,进攻方果断变阵,在防御方每一个战斗小组附近埋伏一个狙击手限制对方移动和联络,而主进攻力量则趁防御方无法组织起整体防御体系时,重点进攻各要害点。
很快,进攻方几乎控制了梧桐山的所有地图要害点,防御方每一个零散的战斗小组阵地成了被各要害点交叉火力监视下无法行动的死棋。
演习导演组判定,演习结束,进攻方胜。
秦浩不禁喝起彩来,“这样的部队可以是收复台湾的中坚力量了。”
似乎是为了回应秦浩的这种说法,山头上出现了参演部队的条幅“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怎么没有看到火炮呢?”秦浩问道“山地战对火力的需求复杂,既需要抵近直射的火力支援,也需要能够跨越地形攻击的曲射武器,以射程和威力著称的野战火炮在这种地形下基本是无用武之地。
一方面,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弹道特性导致死角很大,射程无法发挥;另一方面,威力过剩,无法抵近支援,容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