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劝我不要招麻烦
明知我要闯关为心所痴为心厌恶难让猛虎为患————徐小明《再向虎山行》南海经济特区以200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先是在缅甸暗战英国,继而公开对抗大日本帝国海军,这小家伙的上窜下跳用屁股想都知道背后有强大势力在支持,日本国民集体发飙时,日本最高层不得不冷静的思考。
还没等开始思考,微笑的美国人已经不约而至,友好的表示愿意帮助和大力支持日本工业化进程,甚至拜访的外交团体就是由80多位美国企业家或代表组成。
这下一目了然了,南海特区前台充当打手扼住日本咽喉,美国人再慈眉善目的介入日本市场。
当年美国人开着黑船轰开日本市场开启日本近代化进程,时光斗转,欺负人也都与时俱进了,特区政府和美国用红白脸的桥段来对付苦难的日本。
想要发作,翻翻自己的家底,因为近年的工业化投资需要和在亚洲的势力扩张,财政收入早已入不敷出。
加之日俄战争后的《朴茨茅斯条约》中未得到一分钱的现金,眼下的日本国债已达30亿日元之巨(甲午战争中方2.3亿两白银赔款约折3.5亿日元)。
每年3亿日元的政府预算中仅偿还国债利息就需支出1.4亿日元,简单的说,除了菜刀砍电线的狂人,深知高层数据的天皇和内阁都清楚,日本现在无力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
岛屿生长的人更知道什么叫坚忍,尽管民意沸腾,日本政府始终一言不发,只默默的同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只默默的将陆军由17个师团扩充至25个师团,海军由“六六舰队”升级为“八八舰队”。
甚至皇太子嘉仁将独子皇太孙裕仁送至陆军军神乃木希典家里寄养,从小培养未来的帝国元首身上的尚武精神。
民间喊打喊杀,天皇和内阁却只能打落门牙和血吞,卧薪尝胆,以备再战。
眼见日本人认怂,大清政府也上演了从恐慌责备到高调表彰的反转剧情。
特区政府同日本关系紧张之初,双方拔刀相向,打架的没慌倒把围观的吓的半死,清政府深恐战火烧至大陆,一再勒令特区政府积极改善同大日本帝国的关系,并以罢黜秦浩相威胁。
战事一开,整个大清国从政府到国民全部盯向遥远的南中国海,国民为这种亮剑的勇气击节叫好,政府为闯出天大的祸事忧心忡忡。
战役大胜,整个大中国区包括海外华侨一片欢腾,清政府却始终胆战心惊的等日本人报复的那只靴子落下。
此时,秦浩将战争胜利引发特区股市大涨,委托理财收益暴增的数据私电各王公贵族,顿时,风向巨转。
毕竟国家是皇上,太后和摄政王的国家,就算丢了国家也不过是爱新觉罗自家的事,各位王公贵族们放在特区投资的才是自己的真金白银。
这下外起草野内自王公,一片抗日兴国的赞叹之声。
满耳都是民间和朝堂的这种大合唱,加之日本又是沉默认栽,摄政王也干脆顺水推舟,以皇上名义诏告天下:
南海经济特区自成立以来,奉王命勤社稷,数日前更衔密旨挫倭寇于南海,扬我大清国威,南海屯垦将军秦浩功不可没,特晋为正二品南海总兵,特区海陆军赐名“大清模范军”。
英国眼见日本认怂,远东代理人趴了窝,自己在华南和东南亚的利益保护出现真空,而主要精力忙于欧洲军备竞赛,实在不应再在远东结下如此强敌,遂宣布海盗已平,马六甲海峡恢复全天无障碍通行。
声明英国仍信守并捍卫万国自由通商的大国责任,愿同远东各国家地区一道维持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随后,特区政府和美国先后宣布打击海盗任务完成,南中国海和南菲律宾海重新恢复自由通行。
对于始于英国的这场国际和平多米诺效应,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年底,首先提议开放马六甲海峡的英国新任海军大臣丘吉尔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这个世界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特区内却是一片沸腾。
来自全国各地祝贺这场胜利的官方和民间团体组织踏破了秦浩将军府的门槛,特区驿馆和客栈全部爆满,甚至来自各个国家军界的观摩考察团有些不得不租住百姓民房。
刚刚因为政府间改善关系得以进入特区市场的希尔顿酒店集团第一天圈地,第二天招标,明确要求应标方满足三天一层楼的建设要求,迫不及待的欲分享特区发展的红利。
特区的文艺工作者们也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