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蝶舞1910之再造民国 > 第六十五章 作战计划

第六十五章 作战计划

万岁杀尽叛贼

万岁占领皇位万岁选好王妃万岁建好坟堆————超载《祖先的阴影》出发前,秦浩对陈磊就有密嘱,此次作战以政治上收买人心,经济上打通商路为核心。

之所以动用火力配置足够横扫整个北洋的大军,纯粹是为了给袁世凯和地方军阀们秀肌肉,以减少今后特区产品和货币在大陆地区商贸流通的阻力。对同自己民族的人刀兵相向要慎之又慎。

于是,才有秦浩出征训话前“零伤亡”的要求。于是,陈磊到达战区后3天按兵不动,将前线的背景写了一个长长的电报向秦浩汇报:

政治上,白朗本人是一个典型的农民起义领袖。

“现在中州真主,荡荡如同天神。”这个告示大致反映出1913年夏季白朗的政治水平,即对旧封建政权恨之入骨,而又跳不出称帝称王的藩篱。

这样的人利在暴力反抗向现政权施压,督促其重视民生。弊在对社会稳定环境的破坏力极大,算是国家改革方案中社会成本最高的一种方式。

结论:整体来看,政治上于国于民弊大于利,建议武力清除。

军事上,属于典型的流寇作战模式。

一般流寇起事后,会在农业密集地区流窜,每到一个村镇,就抢劫掉该村镇的富商或地主,因为地主富商的财富相对集中,抢劫方便,且劫富济贫的方式能彻底孤立富人群体。

然后裹挟该村镇的青壮年劳动力参与起事,裹挟的方式一般是让其沾血,也就是用鼓动穷人中的青壮年杀掉富人的方式来让他们站到流寇一边。

然后将能够携带的物资和裹挟的青壮年随军带走,死掉的富商地主剩余的不动产和无法带走的财产,就分给当地穷人,“闯王来了不纳粮”这种口号绝不是谣传。

这样又造成了一个后果,官军进入流寇劫掠后的村镇后会面临无补给物资的困境,因为大量物资都被流寇席卷一空。

那么官军只能以“肃清流寇”的借口杀掉或抢劫大量穷人家庭来补充物资,这样一来,官军的名声就会大大降低,同时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更大的破坏,而流寇军队的名声、物资、人力都越来越强大。

流寇作战没有根据地,只要核心集团不灭,就能继续滚雪球一样裹挟大量青壮年与官军对抗。

如果官军追击流寇,会陷入上面所说的补给困难问题。但是,官军又不得不追击流寇军,所以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流寇不断抢劫富人,官军不断抢劫穷人的循环,流寇流窜的范围越广,帝国经济损失就越严重。

这个循环中,流寇的劫富济贫对整个社会的危害很小,顶多是财富的再分配,而官军则陷入从经济、名声、社会财富等各方面的自毁长城的局面。

这样拉锯作战一段时间后,官军的经济基础就会极大的削弱,最后朝廷财政崩溃、军阀尾大不掉、边疆外敌骚扰,然后在内外交困中整个帝国分崩离析。

结论:对社会结构的破坏性极大,鉴于他们只有能力破坏而拿不出政权和制度的建设方案,没有建设能力,建议武力清除。我军物资由郑州联勤中心供应,不依赖当地征集,军事行动不会导致我们丧失民心。

作战形式上,流寇行军队列通常是少数核心集团的人在最前列,裹挟的穷人青壮年在队列中间,家属和丧失战斗力的老弱病残在队列最后,战斗辅助人员跟核心战斗人员的比例非常高。

行军时虽然看起来浩浩荡荡,但是这样拼凑起来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所以无论是陈胜吴广还是李自成,遇到正规军围剿,几乎都不堪一击。

造成北洋25万大军一年时间无法拿下白朗的重要原因在地方军阀各自为政,相互猜忌和保存实力,谁都不愿意跟排头的战斗核心集团做困兽死磕,而宁肯屁股后面一路追着老弱病残打秋风,一面还可以借剿匪为名深入自己控制区域外搜刮掠夺。

作战特点上白朗武装集团善于避实就虚,内外线转换的机动作战,但在机动作战方面,无论是我们的军械装备还是战术思想,压倒性的领先对方。

结论:造成起义声势浩大的政治因素大过军事因素,军事上,以我军的机动力和火力配置,可以在三天内干净彻底的消灭白朗武装集团极其追随者。

等待整一天的时间才收到回电,显然,秦浩思考的非常谨慎。

“我的意见如下:

1.邀请白朗谈判,如果对方缺乏诚意可抓捕白朗,逼迫其谈判,谈判的强势主导权一定要掌握在我们手里;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