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秦浩和沙赫特密谋为日本经济植入木马时,北京中南海居仁堂的大总统府内,袁世凯和他的班子也不得不应付着来自日本的挑战。
与会十余人沉默不语,各自盯着眼前的资料发呆——9月2日,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封锁了胶州湾海口。
9月3日,日军约2万人由神尾光臣中将率领在山东龙口登陆,过平度,抵即墨,到胶州,很快占据了潍县,并沿胶济线迅速向西挺进。目的是从青岛背面袭击德军;
9月18日日军约3万人由加藤定吉中将率领从崂山仰口湾登陆。
9月23日,英军西库斯联队900余人也从崂山湾登陆,侵占李村。
在此英日联军会合,完成了对青岛德军的陆上包围。
而守卫青岛的德军(包括预备役国民军、武装起来的商人)总共加起来还不到5000人。
“大家都发发言吧”见到众人不语,袁世凯只能先开口了。
其实,袁世凯从骨子里并不是一个独裁者,而更像是个技术官僚,适合调合不同群体的矛盾,在复杂的官场左右逢源。
但多的那份机变,少的那份执着,让他很难具备一个独裁者蛊惑人心般的个人魅力。
自从他座上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位置上后,才真正的感到了当年曹操感叹的“架在火炉上烤”。
国际环境上,日本人扶持同盟会占据南方,他敏锐的看到日本人的做法侵害了长期由英国人控制的长江以南利益,走出联英美抵日本的妙手。
怎奈国际外交,所有手段不过一种小聪明,真正的大智慧是实力的对比。
特区闪电收复台湾又迅速停战,日本人所有的报复怨气和压力全部转向了华北方向,让他倍感压力。
而在自己内部,废除皇帝后几千年信奉“王法”的中国人,忽然集体意识里丧失了法统约束,从上到下的散开了。
民间盗匪蜂起,打的旗号就是“无法无天”。
而整个官僚系统也是割地称王,互不信任。一省最高长官一定要兼任驻军师长,否则就控制不了部下,以此类推,旅长必需兼任主力团团长。
以往皇权法统建立的社会链条被突然打破,中国出现了举国的不适。
现在连最高国务会议都有人各种借口的请假,无非是昨晚的麻将又打了通宵,大早上的起不了床。
所有的这些问题不断在困扰着他,今天与会者又是集体沉默,行政不作为,这让袁世凯倍感恼火。
“都不开口,那我就点将了,子欣(外交总长陆宗祥字),你来说说吧。”
陆宗祥中等个头,脸庞消瘦,留着西式的中分背头和中式的半长胡须。
像这种有着西洋学识,骨子里又坚持传统士大夫品行的人,本应在国家建设上大展拳脚。
但在眼下这个军头骄横,靠拳头说话的时代,这种技术官僚只能唯唯诺诺,见人眼色行事。
陆宗祥扶了下眼镜,轻声的说道:“恐怕这次德国人在劫难逃了....”话没说完,就被人强势打断。
“我看未必,德国人已经向秦浩请援,特区在青岛利益涉入很深,出面干预的话,胜负难料”说话的当然是今天这个场子里拳头最大的陆军总长段祺瑞。
自从中原大战和收复台湾两场战役打下来,段祺瑞对特区部队战斗力之强悍几近膜拜,各种场合,谈军必讲特区部队。
青岛防御体系是中德合作项目,青岛的两层纵深防御体系是中德军事人员共同拟定,内层核心工事群则由特区工程建设公司总承包,段祺瑞说法倒也有一定道理。
“我这里刚刚收到一份赵秉钧(内务总长,负责情报,警察)总长通报的情报,因为内容归外交口,就转到我这里来了。”
陆宗祥仍然是低声细语,对这样的军头,任谁都头疼不已,连袁大总统都为了一个小小的滇督蔡锷而赔尽笑脸,他又怎敢同样的大声反驳?
“日前,秦浩向南海特区议会提议派出军队保护受战火威胁的特区在青岛人员和利益。”
“子欣是说,秦浩这是在玩三国演义里司马懿请战的把戏?”教育总长蔡元培插话了,这个学贯中西的老学究在引经据典上有信手拈来的功夫。
“秦浩出牌从来不循常理,收复台湾就是前脚刚跟日本人签订商业协议,后脚就用协议规定商船到港的机会偷袭得手。
如果他真要战,他手里的长官警卫营是无需议会批准可以直接调用的,完全可以派驻警卫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