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中平元年(184)四月春,张角八大弟子之一:“黄面鬼”波才率领三十万大军,在颍川平原之上一举击溃了东汉名将朱儁所率的十万大汉飞熊军!而后又声东击西,马踏黄河两岸,把东汉的另一顶梁玉柱,都乡侯,左将军皇甫嵩及五万飞虎军团团围困在了长社(今长葛东北)!与此同时,河北黄巾军在张角三兄弟的率领下,不断取得胜利,起义初战即擒斩了刘姓王侯、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随后攻略幽州,杀死幽州刺史郭勋、黄巾河北神义兵团总先锋官管亥领兵长驱直入,阵斩广阳郡(今北京)太守刘卫,攻落广阳,一路直杀到涿县,兵锋这才被有着“桃园三士”美称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率领乡勇猛士所挡!
接连的胜利,使得黄巾高层将领内部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军心也越发的浮躁不稳,首先颍川总帅波才并没有一鼓作气拿下长社,反而判断失误,依草结营,戒备疏松,被皇甫嵩觅得战机,趁夜纵火,火烧连营,而后会合西乡侯、镇贼中郎将朱儁余部,连同沛国大英雄“虎豹骑都尉”曹操所率两万铁骑援军,趁火而发,击鼓而进,一战解围,大破天义兵!斩首达八万余级,降者更是不计其数!
波才大败而逃;汉军乘胜追击,至六月,在阳翟追上了波才残部,大帅皇甫嵩阵前逞起勇武,一通鼓力斩“黄面鬼”,黄巾副帅彭脱拼死而逃,全军仅剩三百余骑,后被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袭斩于西华(今河南西华南)。自此颍川、汝南、陈国三郡的天义兵可谓全军覆没,三郡皆平!
与此同时河北的局势也急转日下,自四月起,北中郎将卢植率北军五校尉及地方各路刘姓王侯联军十余万人,猛攻钜鹿!两军激战两个多月,张角损兵折将,迫不得已令其弟张宝守曲阳(今河北晋州西),自与张梁守广宗(今威县东),倚成犄角之势,自此转入了战略防御态势。正所谓将帅失策,累死三军那!这时候各地的豪强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着官军镇压起义,当中几只比较著名的队伍有:河北袁绍、淮南袁术、幽州公孙瓒、青州曹操、江夏孙坚、涿郡刘备等等。各路诸侯是明则保汉兴刘,暗中都趁着混乱,不断扩大自个的实力和地盘。
再说南阳方面,张曼成率领的“神上军团”经过宛城大战,连战连败之后,损兵折将,士气颓靡,人马从起义之初的三十余万;到如今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被耗殆尽,只剩下不到十万人马,龟缩在明山大寨。这一夜忽得营中四面火起,八方大乱,汉军乘机杀入,只杀得黄巾军尸骨如山,血流成河,人撞人,马撞马,践踏不叠,死伤无数!
那么黄巾大营的火是谁放的呢?原来正是黄巾军中的三位少年英雄:浮云、飞燕和白雀!这可不是他们的真名,您说这是艺名儿也成;那时候黄巾军中诸如此类的绰号很多,比如嗓门儿大的叫雷公,有个姓张的、骑匹白马就叫张白骑,多髭者号于氐根,如此繁多怪异的称号主要是因为识字不多,况且起义人数太多,真名已经无稽可考,就权且这样称呼他们吧。
这三人乃是兄妹,自幼父母死于战乱,被好心人收养,教习武艺,长大成人,后来战祸纷起,匪乱叠至,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兄妹三人这才随着同村的百姓加入到了黄巾起义的队伍当中,因其武艺出众,得到张曼成提拔,做了一营的主将;前文书咱说过文聘单骑闯南营,闯到第七道连营时遇到这三位,文聘见这三人仪表非俗、年经轻轻就加入黄巾军,必是为生活所迫,因此枪下留情,恩释了三将!
自此兄妹三人打心眼里感激文聘!觉得人家不仅武艺出众,而且豁达大度,受到了感化!打这儿起就下定决心了,要弃暗投明,助刘兴汉,早日结束战乱。随后不久甘宁、黄忠的二路援军杀到,挫败了张老道的围城计划,不得已张曼成带领全军撤回了明山大寨,士气颓靡,三人一看时机成熟了,这才偷偷与宛城军将取得联络,暗中约定,月尽之夜,放火为号,同时点起本部人马接应,这才有了里应外合,大破明山大寨的故事。
这时候四面八方都高喊着“捉拿妖道啊!”“抓住黄袍张曼成啊,别让他跑喽!”唬得老道是迤逦而逃,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似漏网之鱼!一口气跑出几十里地,直到身后喊杀声渐渐远遁,这才略定下心神,兀的朝前观望,就见头前不远处是一座大镇甸,村头儿立着界碑。书中暗表,这个地方叫白水村,位于宛城西南三十里处,乃是东汉开国武皇帝:光武帝刘秀的故乡,曾被誉为“龙飞白水、松子神陂”的宝地。龙飞白水说的就是当年刘秀在白水村出世,后来兴兵南阳,灭王莽、建东汉的故事。今儿这个背汉助虐的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