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得了张曼成的坐骑:赤炭枣骝驹,将妖道的尸首横担在铁过梁上,上了战马,跟随着秦颉,二人一前一后原途返回,一路无话,马不停蹄直奔宛城而来!
此时南阳全境已基本平复,宛城大战后,曾称霸南阳的“神上兵团”如今已是土崩瓦解,三十万大军被歼灭十余万,逃离迫散的几万余人,最后还有归降的八万!统军副帅赵弘和孙夏步下而逃,下落不明。
任雄本打算把俘虏全部杀死,在张青等人的极力劝说下方才作罢,最后他听从了军师徐庶的建议,从这归降的八万人当中挑选能征贯战之士两万五千人,编入正规军;剩下的给予盘缠路费,要将他们放回故里。
其实黄巾军里头大多数人都是为生活所迫才起义造反。如今在张青、徐庶等人的耐心说教下,大家伙得到感化,保证再也不敢造反起事了,其中又有数千人主动要求留下来,在军中效力,以报不杀之恩!至此由任雄、张青为首的南阳军的兵力也从黄巾起义前的两万余人增长到了如今的六万余众。整编俘虏之后,任雄又派出了精兵猛将,陆续扫灭了南阳各地的残余反叛,解放了全境!
几句话带过,这日众人得知秦颉剪除元恶而回,赶紧一齐出城,迎接老英雄!一番寒暄之后,秦颉又给众人引荐了魏延,大伙儿一瞧这位浓眉大眼、虎背熊腰,也够个样儿,都愿意跟他亲近。秦颉又把和魏延一起如何擒杀张曼成的来龙去脉说清道明,大伙听罢是赞声连连,没有不挑大拇指的!功高莫过于救驾擒王,秦颉绞灭敌首,可说南阳第一功啊!
只是这会儿老英雄早已无心功名利禄,表示与众人一起庆功祭祖之后,就要回归家乡故里。魏延现在无家无靠,倒是乐意留在宛城效力。大伙一番计议后,任雄传令,命人在宛城外狮子山白水寺的光武帝神像前,设摆已故太守褚贡连同战死的诸多将士灵牌。要于三天后的良辰吉日,率领众人上山,遥惦故人,祭天还愿!
三日一晃而过,到了这天,一切准备就绪,众将齐刷刷来到狮子山光武庙,军师徐庶手捧出祭文,高声诵罢,随后三声祭炮响起,大帅任雄是大踏步走上祭台,跪倒在亡故英雄灵牌前祈告“蒙大帅、众位宛城儿郎英灵在天相助,得以扫灭妖孽,剪除匪首,今日灵前剐贼,了却众位英灵泉下心愿!”台下军兵赶紧将张曼成的尸首抬上来,任雄拔出宝剑,“咔嚓”一声将老贼的头颅斩下,这时候魏延也手持利刃上来,将老道开膛掏心,放在祭盘内,跪地仰天道“爹、娘、父老乡亲们!孩儿给你们报仇了!”说完仰天长啸数声,极其惨厉,而后是放声痛哭,众将心里都十分难过,也跪倒叩头,哭祭完毕。秦颉提枪上马,就此辞别了众人,二次离开宛城回归河北老家不提。
次日晌午,大帅任雄于帅府擂鼓聚将,任雄高坐于帅位之上,左垂首坐着副元帅文彤,右首坐着荆襄援军大元帅黄忠,不多一会儿,就见张青率领徐庶、甘宁、凌操、李严、胡车儿、周仓、何曼、裴元绍,廖华、文聘、魏延、王威、苏飞等等诸将,连同着降将浮云、飞燕与白雀,鱼贯而入,齐来参拜元帅!见礼完毕,退归班位!
此时除却龚都和刘辟领着的三千人马留守在伏牛山兴义寨以外,其他众多将领可算是汇聚一堂了。任雄命军政司拿来功劳簿,将宛城大战这三个多月来,众人取得的战绩一一过目、当堂核对,随后亲自填写奏表,命军令旗牌官送往京师洛阳,等待当朝皇帝的批示赏封。
随后是大摆酒宴,杀牛宰羊庆功贺喜,如今张曼成授首,自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老道兵起南阳,庚子日阵斩南阳郡长褚贡,之后两军于宛城城下鏖战百余日;直到六月初七秦颉于狮子山下“绝蛇谷”枪挑老道,至此宛城大战才算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地方平定,万众齐心,如今的南阳可谓焕然一新,生气儿勃勃!
不久朝廷的封赏旨意下来,因南阳军歼敌三十余万,战功卓彪炳无双!特加封任雄为“擎君侯”,南阳太守兼兵马大元帅;文彤为“忠君侯”,兵马副元帅;加封文聘为平南虎威大将军;张青因有讨贼解围的大功,又是忠良之后,加封为“兴安义侯”,兴义寨的人马将功赎罪,全部招安,从此改为“兴义军”,众统领各按战功大小授于将军之职。
另外特加封荆襄援军大帅黄忠为“虎骧侯”,南阳兵马大都督,暗含着他就是南阳军的总监军啦!这儿是刘宏玩的心眼儿,他也是放心不下,怕任雄等人功高震主,在地方影响力过大,万一生出异心,不好降服,所以重重加封黄忠,让他留在南阳,是想要不同派系的将领之间相互肘掣,难以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