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江山国运衰,龙争虎斗动地哀;洛阳今又传说羽檄,谁是安邦栋梁材!
一首怀古奋诗念罢,接着引出来咱这部三国书,第三卷的第二部分:虎牢关之战,二十至二十五回讲的是美阳城之战,包括了董卓西击羌虏,与并州刺史丁原一路平定边陲后,西北的政治局势,以及汉灵帝刘宏之死、宦官外戚的皇权之争,忠臣士大夫又是如何诛杀宦臣奸党,董卓又是如何进的京师、如何谋权篡逆,获罪于天下;各路诸侯王又是如何起兵聚首,讨伐叛逆,凡此诸多的热闹故事,种种的是非因果,都为引出洛阳英雄会先打下一个铺垫,这五章还是较符合历史原著的。
本书打这儿起其中的一些情节将和历史有些出入了,比如接下来董卓兵败虎牢关后,并没来得及火焚洛阳,因此也没有造成洛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历史惨剧上演,有人阻止了这次大破坏,请各位看官谅解我善意的篡改并耐心听我接茬儿往下跟您说。
书接上回,十八路诸侯会师盟津,于校军场登台拜帅,挑旗祭天,誓师讨贼,此时关东联军总盟主袁绍高坐于帅台之上,各家诸侯列坐两厢,这些诸侯带来的亲信武将各自立在自家主公身后,全场在誓师祭天、祷念檄文的一阵激愤后安静了下来,就等着元帅分兵派将啦!
这时候袁绍抽出了头支令箭:“后将军袁术听令!”袁术是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官拜后将军,仗着袁家的势力,平时蛮横狂妄,目空一切;一听哥哥头一个就叫他,一撩鱼踏尾“哗楞楞”甲叶子乱响,出班跪倒:“末将在!”“袁术那!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帅就命你为三军督粮官,总监全军粮草!此职干系重大,这粮草乃是军中之命脉,军中无粮,兵不战自慌,你可须知晓,若有误失定按军法,严惩不贷!”“得令啊!”袁术伸手接过令箭,美滋滋的退回本位。
众人一瞧心中暗道:真是是亲三分向啊!一上来先把掌管三军命脉的重任赋予自家人,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只是袁术太不给他哥哥争脸了,这家伙嫉贤妒能,刚愎自用,将来正是他忌讳大先锋孙坚,故意不与他粮草,险些酿成全军溃败的大祸,咱们稍后在表。
这时候袁绍又拿起第二支令箭叫道“乌程候听令!”“末将在!”这一声真不亚于龙吟虎啸一般。众人循声看去,就见台前早有一人出班跪倒,看样子有三十多岁,身高九尺有余,生得熊背狼腹,虎目金精,颌下飘洒三绺黑须髯。头戴虎头錾金盔,身披金叶甲,内衬大红袍,腰插一柄昆仑宝剑,真是威风凛凛,豪气千丈!
这位乌程候是谁啊?正是江东猛虎孙坚孙文台,相传孙坚是“春秋武圣人”孙武的后代,自孙坚上溯数代,都在吴地为官,世居在吴郡富春镇,祖坟在城东。史载传说孙坚出生前,“孙氏祖坟数有光怪。五色云气,上连于天,蔓延数里远近!”全镇的父老都去观望。说这可不是一般的景象,东吴孙氏自此就将兴盛起来啦!
后来孙坚的母亲夜梦肠子拖出环绕吴地昌门,不久后生下了孙坚,孙坚不仅相貌非常,而且打小就有胆有谋,十七岁那年,在钱塘镇独身杀贼,渐渐的声名鹊起,随后在黄巾之乱、剿灭会稽人许昌造反,平叛凉州边章、韩遂作乱等等诸多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汉灵帝加封为乌程侯,破虏大将军,威名远播;因其胯下马掌中刀骁勇无敌,因此袁绍等安排完军需粮草官,该着用人打仗的时候,头一个就点到了孙坚。
这时候就听袁绍说道“孙将军,本帅命你带本部人马,为我盟军前部正印总先锋。”孙坚一听是赶紧跪拜“得令啊!孙某定不负大帅重托!”袁绍一点头,接着说“孙将军,先锋先锋,打仗先行,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抢关夺寨,斩将夺旗,攻则克,战则胜!定要遇强者智取,遇弱者活擒。能克则攻,能胜则战。不克不胜则守,万不可粗心大意!”“末将牢记,请元帅放心!”恩!众人听罢也暗自点头,就凭这几句叮嘱可见袁绍够个帅才那!其实大伙儿这是接触时间短,不知这袁绍是个风毛鸡胆、虎皮羊质似的人物、说的头头是道,真要动起真格来可就白给喽!
接着袁绍又委任南阳太守任雄为左先锋;上党太守张杨为右先锋;会同孙坚领前部三军先行;袁绍自领中军,委任陈留太守张邈、北平太守公孙瓒为三军副帅,帮办军务;又因曹操治军极严,威名卓著,就命他为全军总监军兼十八路诸侯接应使,率领旗下天下骁锐-虎豹骑,随军巡视。最后留下冀州刺史韩馥为压阵大将军,守把盟津营房大寨。对其他诸侯王,亦各有委派。
待一切安排完毕,袁绍命火工司点起号炮。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