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比如,生产工人在工厂生产商品,商品流通到市场上后,变成钱回到工厂老板的手里,而工厂老板又将部分钱作为工资,发给生产工人,拿到钱,生产工人到市场上购买商品,完成一个循环。
和货币汇率一样,正常的货币流通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索罗斯的做法,则是将货币流通的循序渐进破坏。
方法也很简单。
提前将大笔资金,以投资或者是其他什么的名义,陆续转入进暹罗国。
然后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把这些资金快速撤出。
资金量足够大的话,如此大的撤离动作,必然会引发震荡,从而诱发金融市场的恐慌。
如果是在监管严格的国家,这样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但此前暹罗国为了经济发展,取消了金融限制,这也就给了索罗斯等金融资本可趁之机。
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他们的钱进入暹罗国的银行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在暹罗国进行流通,刺激暹罗国的经济。
流通的好好的,却突然开始大笔撤出,可不就容易产生震荡了嘛。
其实这也都是正常现象,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就是兑付给你,让你离开就算了。
但索罗斯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那会就这么被打发了。
一边撤资,他一边散布消息,故意引起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
金融市场的人们,甭管真假,看到这么多的外资流出,要说心里没想法那是假的,于是乎,要么跟着逃出,要么跟着兑付。
这就和炒股追涨杀跌的心理一样。
看到涨,谁都想分一杯羹,然后大肆买入。
看到跌,谁都怕亏损得更多,然后赶紧卖出。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这也是人天生的弱点。
而索罗斯,正是利用人性的高手。
在他的带动下,银行兑付频率开始飙升。
但问题是,钱进入银行以后,就开始了流通,被以贷款或者投资的形式放了出去。
而暹罗国银行现在,最大的贷款用户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索罗斯!
银行要想完成兑付,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贷款收回来。
但问题是,索罗斯的短期贷款,都是有时限的,时限未到之前,银行是不能催收的。
否则,就是银行单方面违约,需要赔偿索罗斯违约金。
违约金要是少还好说,但问题是,索罗斯手里的贷款规模,可是高达千亿规模的。
而违约金,一般都是按照协议数额的倍数来计算。
银行从索罗斯这里收不回资金,却要正常兑付给其他人,于是乎,就被卡在了这儿。
金融名词称之为挤兑。
要想兑付也不是不可能,那就是印钱,印更多的钱。
印钱来兑付给用户。
但这,又会引发新的问题,市面上的钱,原本就那么多,这些钱流通以后,所产生的商品,也都是和钱的数额相相钩挂的。
印钱的话就会导致,市面上的商品不变,但钱却变多了。
原本卖一块钱的东西,可能就要卖一块五,折射出来的,是钱不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