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大校场。
马蹄声声,尘土飞杨。戚小旗坐在场边的一堆杂草中,嘴里肯着个大雪梨,细长的眼睛始终没离开过场中奔跑的二骑。
面前的竹蓝中有烧鸡,卤鸡蛋,还有小酒。上面派的这差事还真不错,当然也和自己的骑术名头分不开。
“……夹紧,带缰绳……”
戚小旗不时躬起身子喊上一二嗓子。
尼玛,这骑马看起来威风,其实难受得要死。“杰哥,你的屁屁烂没。”朱华翻身下马问瘫坐在地的李杰。
李杰翻着白眼;“古代,没药救。宁可在海里武装游五千米,也不愿骑马走十里。要不是你的狗屁计划,我们那会受这半月的罪。”
朱华彻底无语,涨红着脸。憋着劲,恶狠狠的朝泥地了吐了口吐沫。这就是达上肖玉城这条线后的好处,能在大校场练习骑术,还有专业军官技术指导。
春风拂面杨柳岸,烟雨朦胧桃花堤。
京城通往通州的官道上一白一黑两骑悠然并行,与众不同的是眼眶上的黑眼罩(太阳镜)。
“华弟,你瞧这明媚的春色,不如我们纵马放歌奔赴江南。”
“我才不会和你疯,在通州搭乘运漕粮的返程船多舒服。运河上下的景色尽收眼底。”
“哼,小样。”
“你嘀咕啥?敢不敢大声说。”朱华把马一拉,橫在他前头。
“行~行,你是老板,咱不能唱反调。”李杰作了个鬼脸,纵马狂奔;“来呀!你来追呀!”
20公里的路程,两人在中午前就赶到了南下第一站——通州。
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发和漕运的兴起,古通州的商贸得以迅速发展,并随漕运带来了较大的商流、客流。
历史上,通州分新旧两城。旧城主要在元末成形,城池在今新华大街附近,面积约1.7平方公里。
明正统十四年(1449),总督粮储太监为护卫西、南二仓,奏建新城。新城东连旧城,周七里。
通州新旧城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通州城内街巷58条,多在旧城,新城多为衙署,人口1.8万。
两人穿过高高的城墙,来到了张家湾,它是通州最繁华的商业圈。
“瞧!那个还如归酒肆还是蛮起眼的。”顺着李杰的手指方向。不知是那位名家书写的草书《如归》二字龙飞凤舞气势不凡。两层木结构的雕梁画栋楼房很有特色。
“走!就去那吃中饭。”
“两位客官楼上请!”
站在门前的小二。远远的就看着鲜衣骏马的偏偏俊公子,尤其是那能反射阳光的黑眼罩,立马有针对性的安排。
朱、李二人翻身下马,摘下太阳镜,把马儿的缰绳交与小二。走进内堂,映入眼帘的是了了数人。哦,明代人吃两餐。是没到正中午饭点,还是啥不得而知。
“公子,这边请!”内堂的小二殷勤的在前面带路。
登上雕花楼梯,绕过桐油竹帘,进得一个能看见运河的雅间。清一色的黄梨木桌椅,运河上吹来的微风,鼓动着窗口前绿色的绢帘。
“两位公子,本店有干蒸劈晒鸡、油炸烧骨、烧脏肉酿肠儿、黄炒的银鱼、银苗豆芽菜、春不老炒冬笋、黄芽韭和海垫”小二熟练的报出了一串菜名。
当然,对于有的菜名,他俩绝对不理解,朱华只好选了从字面能理解的;“来个干蒸劈晒鸡、油炸烧骨、银苗豆芽菜,外加一壶酒。”
等到小二把菜端上来时,两人有点明白了;劈晒鸡其实就是劈开成两半的风吹鸡,烧骨就是猪排骨。
等到结账时,朱华问;“小二,码头上的漕运返程船怎么能上?”
小二听到朱华的话,诧异道;“公子,看你们也是富贵之身,运河中有客船呀!漕粮船脏得紧。”
朱华讪讪一笑“不瞒小二哥,咱不熟悉这里面的道道,能帮我们联系联系南下的船吗?。”
李杰立马从兜中摸出二两银子塞进小二手中。
小二心里一阵发紧,估摸手中的银子超过一两,脸上灿烂如花。腰弯得过了九十度。
“行~行,小子马上就上码头。”
据说,通州地界由于商业繁荣,豪强势力极为庞大,可能也是白天,朗朗乾坤下。码头这个喜欢藏污纳垢的地方一派和祥。
由于银子的动力,小二殷勤的牵着马,沿着翠绿的运河岸,引着两公子来到离张家湾不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