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规定工匠每天的报酬是两斗精米,一般杂工每天的报酬是一斗米,包吃包住,三餐顿顿见肉。这样的优厚条件,在明一朝是没有的。
(《中国货币史》页518。一石等于1.0737公石;一公石以156市斤计。天启年每公石价格0.927崇祯年每公石价格1.159,农民的年收入大约20两银子)“都齐了,这两天按照公子的指示,在坡背面建大仓。”
这是朱华的秘密基地,首先是重点要搞的,不然,钢材水泥啥的来不了。
“我说的模板也要安排人做,要薛涛把1千根大楠竹买回来。我要回城里几天。先这样安排吧!”
朱华在后世订购了按照设计图,制作好的全套的钢结构屋架,栅栏框架,附带整体卫生设施。
计划用钢结构作主体,竹编、木板作墙面,栅栏框架里塞竹篱笆,既不显眼又结实。
扬州城里的李杰作实烦恼,虽说琴心站在他背后在不停的按摩,脑袋还是一样的大。
胡老板、杨老板派人送来了帖子,邀请日月商贸行的老板李尙智出息扬州选美大会。当然是拉赞助,这是琴心说的。
每年,扬州城大小妓院的头牌,都得参加,再推出一名才、色兼备的花魁。
更比钱要命的是桑格尔找到他,由于他被打败,扬州城盐商行会把他要买盐的指标减半。
“李公子比武归比武,你说句话,肯定会让他们改变主意。草原上没盐巴不行的。”
“桑格尔兄弟,咱也是刚来扬州,实际是你和他们的交往比我多,我说话肯定没用。”
“公子,没法子呀。在城里,咱俩还算得上是朋友。”
李杰差点被茶水呛死,尼玛,我们打个架啦,难道打架的是朋友?蒙古人的思维真独特。
“咱大门上虽然挂的牌子是商贸,可和盐扯不到一块。即使有盐没引,你也运不了呀”
“公子有盐?”
“有……没。”李杰不好怎样回答。
桑格尔来往江南经商多年,察言观色的本来还是有的,连忙告退。没过多久,牵来了两匹蒙古良驹。白的雪白如雪,黑的如乌金。
“买卖不在,仁义在。请公子笑纳。”桑格尔作揖道。
收下马匹,肯定是要盐来还。拒绝,不合蒙古的礼仪,肯定会得罪。尼玛,都是爱好惹的祸。不上擂台,全然没这挡事,何况现在是夹在盐商和桑格尔之间。
当朱华运货进了《明园》,被李杰说的事难住,不是说盐搞不到,只是目前他的精力在薛庄。最为难的是,盐给了桑格尔,如果被扬州盐商们知晓,对立的就是他俩和盐商们,还会有官府牵扯进来。
“华弟,咱感到不是经商的料子,你不知道,你没在的日子,我心累。”
“没生而知之,都是在学习中长大,这盐无所谓啦。我自有解开之道。”
李杰知道他是安慰自己;“我想了很久,感到咱需要专才,能推荐一个朋友过来吗?”看到朱华满脸诧异,急忙补充道;“生死的铁哥们。”
“等把桑格尔的事搞定后,我再答复你。”朱华拍拍他的肩;“走啦!”
朱华回到现代急忙定购了一吨食用盐,要公司派了几个钟点工,用麻袋另行包装,每袋重50公斤。直接发到京城仓库。
大宅子的人可高兴啦。大狼狗时刻在他身上蹭,撒欢。陈香、陈烟没事找事的往后院来。朱华交待陈、徐二位一些今后的事情后,慎重的说道;“后院东仓库我运来了15石盐。是一个朋友的货,要转运到石厂村去。等会徐长风你跑趟李保长那,我会修书一封。”
为何朱华要把盐运到石厂村,是防止盐的密事被扬州盐商知晓,蒙古人肯定会走运河,至于从那上岸,不得而知。
知会桑格尔,你要的盐有,但是放在京城郊外。信与不信没必要考虑,近年不想和蒙古人发生横向联系。
明朝的里正有权参与管辖内人口的食用盐分派,如果李大爷是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肯定会有办法从城内运出盐。
这是他穿越明朝第二个危机,有危险同样有机会,处理好了,能在扬州呆下。处理不好,走私盐,在明朝会有刑法处罚。基本上就是姜子牙买面粉,倒担归家。
回归现代后,再穿越到扬州,这个石球只能是两点间的来往。按理说朱华很累,但他感到越是频繁穿越,越是精力充沛。扬州城的货物比京城多一个品种——丝绸。
汪老板是得了大利,海商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