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若凡所悟心得:人有的时候,费劲心思,千心万苦想要得到的东西,却没有任何途径,感觉想要得到的东西离自己很遥远,甚至遥不可及……
然而,当自己,打算暂时放下,去争取自己可以得到的东西,突然,在不经意的一瞬间,你想要的东西,自然而然的出现在自己面前,这个时候已经容不得自己选择。
白若凡,本以为入官场,上天无门,谁知一入邢老门下,就必须踏上官场这条路,只不过需待时机成熟而已。
他吃饭前还从邢老口中得知,邢正奇有一子,却不曾看不真容,问起邢老之时,邢老一下子脸色拉黑了,似不愿多说。
白若凡讨了个没趣,也没敢多问,心下已猜出,邢老之子大概是个吃喝嫖赌的败家子,不然能让邢老爷子脸色这么不痛快。
饭桌七人,白若凡,武云风二人资历最低,自然坐在下位,邢正奇作为主人,官位又最大,坐在首位,其余几人都依邢老而坐。
白若凡感觉吃饭的气氛有些不同寻常,几个老不死的,吃两口菜,时不时的盯自己看一眼,这什么情况。
饭菜,吃到一半,邢正奇,突然放下筷子,盯着白若凡,问道:“你以为强国之路有何困难?”
来了,吃饭是假试探才是真,张世忠,韩正,李斌三人同时放下筷子,眼神不怀好意的看向白若凡,那意思是,小子该你表现的时候,证明自己的价值吧。
白若凡虚了口气,感情是来个小测试,难怪几个老不死的都是朝自己抛媚眼,早知道邢老要考验自己。
就算邢老不问,白若凡也打算找个机会说说自己的理念,希望自己借鉴华夏国发展的见解,得到在场几个老不死的认可,日后好行事。
白若凡缓慢的放下手中筷子,假装沉思半刻,突现自己的高深莫测,让这帮老动西知道自己是个了不得的高人。
清风国情与现代的发展区别在于政策之改变,而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不适合说予这些忠君思想之人。
故而,白若凡,顿了顿,开口道:“强国在路,不在于国强,而是兵强,而兵强首先在于民富,一个富民强兵的国家,才能称上强国,如一国空有其外表,百姓饥饿,士兵怕死,必被它国所虎视眈眈,使其内忧外患,迟早被吞并。”
在场众人听完后无不点头认同,这小子是一针见血点出了,国之弊端,暗自佩服邢老眼光之毒,既然能发现此人的治国之大才。
谁能在清风国,万万普通群众中,将这样一个平凡之人挖出来,天下之间唯有邢老能够识得。
邢正奇从第一次与白若凡装扮的道士交谈之时,就知道此人的治国理念,绝非常人可比。如今此人虽被自己收入门下,但此人治国手段,以及诗词才华,都不在他之下,做记名弟子也是为了以后不太尴尬。
邢正齐一副为人师表的态度,看了眼白若凡,继续问道:“如何,才能富民强兵。”
“敢问各位大人,为何每代国家,都由开国之强,沦为后国之弱?”白若凡拱手一礼,看了眼在场众人问道。
张世忠为清风一代武将,但在白若凡心中称不上名将,这种人只为皇室而活,不懂的天下百姓的需求,没有做为名将,审时度势的观察能力,但也算忠义之人,远远强过那些,只为当官而当官,心中连忠义两字都没有明白,忠于的是君,还是权利。
所以张世忠一开口就暴露出他粗旷的本性,大大咧咧的吼道:“死球爷爷的,我老张是一粗人,见不惯文人那副穷酸样,称你一声小兄弟,不托大吧,你所说的原因,还不是因为舒服日子过多了,不知进取,才变成弱国。”
其余几人,可能说话没这么粗鲁,但内心想的意思大概差不多,也不发言,静等白若凡有无其它不同见解。
“这只是客观原因,哪个君王不愿做明君,只是每代开国君王之后只是传承,却不懂的创新变法,不能使之前所留下的法律得到完善,久而久之,所遗留下的漏洞,让人钻了空子。
而且清风国,不注重商业发展,经济得不到发展,从而导致百姓除了农田之外,一些靠手艺吃饭的人得不到收入,而经商之人,发现生意所带来的好处,很难在控制自己的贪欲。
农民越来越穷,商人越来越有钱,穷富极端化,长此以往,矛盾积深,将会出现饿民爆乱。
有了一处带动,纷纷效仿,才是最重导致亡国的原因。想要富民,首先为百姓解决吃饭问题,国家不但减免农田税,还要奖励更产。
其次派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