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落座,了无大师还是没有说话,而是从不知道哪里拿出一副茶具,还有一壶烧开的水,就要为张牧之沏茶,张牧之哪有这个胆子,诚惶诚恐的赶紧从了无大师的手中接过,给自己个了无大师都沏上。
顿时茶香四溢,显然不是凡品。
在了无大师的示意下,张牧之吹了吹滚烫的水,茶叶随着水波上下翻滚。
茶泡好之后张牧之没有急于饮用,而是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最后啜汤赏味。赏味时,张牧之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二三次,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
这是品茶的基本,东厂大都督郭子毓挺喜欢喝茶,为了不露怯,上一世张牧之有专门去学过。
说是品,张牧之觉得叫装喝更合适。
张牧之并不是很喜欢喝茶,什么温具、置茶、冲泡、倒茶、奉茶、品茶,步骤极为繁琐,而且每一项都有特殊的要求。
比如冲水时有“凤凰三点头”的讲究,就是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这既是主人向宾客点头致意,也能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
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同时主人还须用空余的手做出请茶的姿势,此时客人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以表谢意。
其实这些都是其次,重要的是张牧之总感觉喝茶这种慢节奏了东西容易让人产生惰性,在作为东厂之人,产生惰性往往就代表着死亡。
自然,除了大概了解喝茶的基本顺序,张牧之对茶并没有什么研究,再好的茶在他的嘴中都与东厂门口小贩卖的几钱银子就很多斤的茶叶差不太多,味道也都是那个样。
不过既然是了无大师拿出来的茶叶,肯定差不了,张牧之就要装作十分享受回味无穷的样子夸赞好茶好茶!
对面的了无大师先说话了:“看小张施主品茶的模样,想必也是爱茶之人,能否给老僧讲一讲这喝茶啊!”
张牧之满心的莫名其妙,心说这是从哪里看出自己是什么爱茶之人的,赶紧抱歉的说道:“晚辈牛饮牛饮,哪敢在了无大师面前讲什么喝茶啊!这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了无大师说道:“无妨,小张施主不要有什么压力,听说小张施主是我楚国第一届东厂文试选拔第一,在这方面显然是有一定的研究的,就给老僧随便简单的讲一讲就好!”
看到了无大师誓不罢休的模样,张牧之心中也是犯了难。自己根本不是什么爱茶之人,哪里能讲什么喝茶。
而且从这个情况来看,了无大师多半是抱有考较自己的意思,这关乎到夏侯兴勇的疾病,关乎到自己能否在东厂存活下去,自己也不能胡口乱说。
琢磨了半天,脑袋里终于想到了什么:“有了!”
“茶!元稹。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茶,生于幽谷阴坡之上,浸润和风细雨的轻柔,吸取月华星辉的清幽,氤氲着若有若无的山岚叶露,骨子里都透着股恬淡。而后细采嫩叶,细细手工研制。等到夜深入静,新月如钩,一壶紫砂,一注热水,高低缓就,慢慢冲泡。也不急,等水气渐散,再一个人去细细地品舌尖上的一股恬淡,隐隐地感觉那一抹幽香融入了月色山情……”
一篇下来张牧之整整说了大半炷香的时间。
这种文采斐然的话自然不是张牧之这个成天打打杀杀的人能够说出来的,这是仲谋先生的话!准确的说,这是仲谋先生五年后说的话。
张牧之上一世执行东厂的任务,隐藏在仲谋先生的茶会上时候偶然听到。
用在这里,正好!
了无大师听完,也是放下手中的念珠和茶杯,为张牧之拍手叫好。
“小张施主不愧是东厂文试第一,这般妙语很是让人耳目一新啊!”
张牧之假装不好意思的推辞道:“哪里,哪里,了无大师繆赞了!”
了无大师很奇怪的笑了笑。
看着对方的眼睛在此刻发出的不一样的神采,张牧之总感觉了无大师不是为自己的这番妙语而激动,而是因为一些什么别的东西。
不过至于是什么,他也说不上来!
茶也品了,文章也作了,天也渐渐的黑了,张牧之感觉到说明自己来意的时候。
“了无大师,我今天前来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