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被逮捕后一言不发。
无论是面对什么人的审讯,他都是一言不发。他没有任何的动作,也没有任何的其他行为,除了呆滞的坐在椅子上,陈明几乎不与外界的任何人或是事物进行互动。
除了吃喝拉撒外,他没有任何的行为。
这让总署的特别调查组的人感到十分的难办。
你总不能把一个不想说话的人的嘴撬开吧。
虽然在那间房间中发现了许多的证物,可以证明陈明一直在密切的关注着一系列的案件,但是这些证据都还不足以说明他与这一系列案件之间有何种的联系,他是否参与其中,是否谋杀了其中的几名受害人,这些都还不清楚。
而且随着调查的深入,疑点反而越来越多。首先必须要注意的是,陈明拥有不在场证明的,没错,他的确拥有,虽然他的不在场证明是有在王庆年遇害的时候有,但是它却无比的确凿。
在王庆年遇害的那天晚上,陈明被人目击到在武洋公寓附近的一间小餐馆中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由于他一直在餐馆中待到了后半夜,餐馆打样的时候,所有店主和服务员对于他印象十分的深刻,可以证明那天晚上知道后半夜两点多,陈明一直逗留在那间小餐馆里。
所以他不具备杀害王庆年的作案条件,他没有时间。
调查进展到这里,特别调查组的人心已经凉了一半了。
事实上像是陈明这样的对某些恶性案件十分感兴趣,并对其密切关注的人其实大有人在,这些人也会做出陈明这样的行为:收集有案件有关的所有报道,并把这一系列的新闻或是信息都整理出来。
这样的人一定会存在,至于陈明是不是仅仅是单纯的对这些案件感兴趣,谁都不能下定论。陈明被逮捕后的一系列诡异的反应,都让特别调查组的人深深的怀疑他就是他们已经寻觅许久的嫌疑人。
但陈明具有的不在场证明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难道这一系列的案件并非是同一个人所为,而是一个团伙?陈明还有他的同伙?这个可能成为了调查人员人中的有一个想法。
因为完全对的上。
如果陈明是一个人的话,王庆年的死亡就和他毫无关系。但问题在于目前这几名受害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在特定的一趟长途汽车上,不是乘客就是司机,也就是说凶手在寻找目标的时候是遵循着一个特定的模式的。
这就让这几起案件是单独成立的案子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
很有可能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团伙犯下的这一系列案件。
但问题是,陈明现在摆明了态度,他一个字都不会对警方说,这让警方大为的头疼,如果这个混蛋真的是打定主意这样做的话,警方不得不和他开展一场持久战。这场战斗的结局会走向何处,没有人会知道,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一定会旷日持久。
如果陈明真的有同伙的话,在这段时间中,这位逍遥法外的罪犯是否还会继续作案呢?谁也说不清楚。他很有可能又会盯上另一群特定的人群,将其当成是自己的猎物,然后伤害他们,开启新一轮的犯罪。
这种连环杀人狂是不可能在完成一连串的犯罪之后,就选择就此放手的。他们要么是会继续伤害别人,要么就是会杀害自己。大多数的连环杀人犯都具有自我毁灭的倾向,这是这群人想要惩罚自己的一种外在的表现。
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有违常理的,他们很清楚,只不过他们否定这种想法。但是这种想要让自己受到惩罚的念头会在不经意的时候表现出来,比如说这些罪犯会出现在犯罪现场,有的甚至是会接触警方的人员,更有甚者,极端的凶手会出席被害人的葬礼。
总而言之,这些行为看似是这些罪犯凶残一面的表征,但事实上,背后也隐藏着他们想要被人揭穿,想要被惩罚的内心心理因素,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了犯罪心理学家的研究课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最近几年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这些念头在每一名调查人员的脑海中,执拗的不肯离去,让他们睡不好觉,吃不下饭。陈明就坐在他们的面前,或许在他的脑海中,就有着所有人孜孜以求的答案,但他就是一言不发,就是像是丢掉了灵魂一样的坐在那里,无论你问他什么,他都是一副无动于衷的表情,这让所有人都感到疲惫不堪。
可能是由于过于疲惫了,特别调查组的负责人——那位秃然先生——他竟然想到了一个不能再愚蠢的法子:他让受害人家属和陈明面对面的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