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善于创新的,燕别秋深以为然。
之所以有了他们这种走在时代前列且不断碰壁的人才有资格体会这些酸楚。
远到商鞅变法,近到戊戌变法,都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典范,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旧贵族当头棒喝,历史的脚步便会停滞不前。
后来历史证明这些都是可取的,但是身为当事者,不得不承受当下守旧派带来的冲击,轻则挖眼削鼻,重则菜市口斩首示众。
人又是善于总结的,在行走一段旅途之后,总觉得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于是发誓在往后的人生中要十全十美的生活。
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依然有很多的瑕疵。
不是人们没有努力,而是生活的车轮总是把这种美好的想法碾压的粉碎,再慢慢的拼凑。
如此往复。
久而久之,人们忘却了初心,融入到大众的生活里去了。
本来这就很好,但偏偏人们就是这么健忘,大有老子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样的信条在呐喊中走过风雨飘摇的一生。
燕别秋也不忘记在郁闷的时候适时的喊一嗓子,吓得周围的邻居赶紧把自己的孩子往家里喊,万一这小子想不通要来个我过不好你也别想过好的举动,那就真得不偿失了。
燕别秋一直觉得他这个行业在现代化的今天有些不伦不类,但祖上有训,不得不成为生活里的异类,在有色眼镜的注视之下,玩世不恭的生活。
上苍之主降下大任,恐怕也是要苦其心志,空乏其身,劳其筋骨的。
燕别秋接触新生事物,新旧交替也需些时日,所以他并不着急。
书上说做人一定不要恃才傲物,低调才是最奢华的装逼,不要处处出风头,凡事留一线,才是处世之道。
所以他一直秉承先人们的教诲,把这些教诲执行的淋漓尽致,就差把低调写在脸上了。
殊不知现在这个社会,你要不上纲上线在人群里表演野驴打滚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根本就没人会理会你,而你只能在茫茫的人海里继续低调的装逼。
生意总算是上了门,这让燕别秋欣喜不已。
任务的内容是去城管大队教训一下耀武扬威鼻孔朝天的人,接下这单生意,完全是看不惯他们在大街上鼻孔朝天横着走的那种要拿下某鱼岛的表情。
昨天下午长乐坊的刘奶奶的哭诉自己遭遇的时候,燕别秋就在心里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好好的给予惩戒。
当然了,这单生意大概也是收不到钱了,因为刘奶奶是绝对不会付钱的,就算是付钱,他也不会要。
邻里邻居这么多年,自己的父母死的早,多亏这些邻居的照顾才苟延残喘到现在。
燕别秋唯一可以继承的就是下马陵的那处面朝城墙背靠高楼的二层小阁楼,一楼办公,二楼住宿,拢共上下加一起也就一百来平米。
就这还是邻居大妈为自己争取的结果,要不然统统的会被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收归国有,那燕别秋现在就只好披着破破烂烂的军大衣向犀利哥看齐了。
不管在哪个年代,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伴随着流血冲突,不经过长时间的尝试让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的话,是不能称之为成功的。
城管就是这样一个新生的部门,专门找老百姓麻烦的部门。
而燕别秋是另一个新生事物的后起新秀,两者碰撞,一定会有火化擦出。
但是一切事物的存在又是合理的,这就是一个矛盾,本着不阻碍事物发展为前提,燕别秋只想过去让他们改变一下执法的风格和思路,就这么简单。
不消时候,城管大队就在眼前了,那股意气风发的虎劲还没有被岁月的长河吞噬,刚进院子便碰见两个小喽啰,不分青红皂白就揍的爬在了地上。
青天白日之下,竟然有人在城管大队的院子里行凶,这还了得?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还想扑上来和燕别秋比划两下,聪明人早就知道这人如果没有吃熊心豹子胆的话根本就不会公然对政府部门发起挑衅,所以早就脚底生风,溜之大吉了。
燕别秋打的过瘾,身形犹如过江的猛龙,眼睛红如晚霞,似乎在冒火,掌影翻动间,喊声四起,惨叫连连。
整个人上串下跳,几乎把偌大的城管大队觉了个天翻地覆,那些耀武扬威的正主愣是连出拳的机会都没有,就已经前赴后继的倒在了地上。
“想我年老八十为国家的建设任劳任怨奉献一生,现如今天下太平,不想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