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东风劲吹战鼓擂(一)
秀涂码头上,一行人正在和赴明州上任的马敬国及其幕僚、随从依依惜别。张克成和马敬国虽然只相处两个多月,但两个多月的风风雨雨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看着远去的帆影,张克成收拾了一下心情,把曹渊拉到一旁询问汇通钱庄给澎湖贷款的事宜。
曹渊的心情最近不是一般的好,他坚定地认为张克成就是他的福星,这不,和张克成相交才仅仅两个月有余,官阶可是连升两级四阶了。海贸上也摆脱了蒲家的钳制,与陈家合伙的生意异常红火。特别是平安保险和汇通钱庄可以说是日进斗金。
今日听到张克成又提到汇通钱庄,曹渊的嘴就合不上了。那日张克成的点拨让他毛塞顿开,钱庄这两个月仅异地结算的票息就达到一万二千余两。由于泉州海贸的红火,以及玻璃、白糖、烧酒等新鲜物事的俏销,到钱庄贷款的商人也是越来越多。
开始他还担心资本不够,张克成的一句话又让他打开了新视野。
泉州商家众多,几乎每家稍大点的商家,都备有相当数量的余银,以供周转之用。这些余银都是用来以备不时之需的,实际上会用到的机会并不大,跟普通老百姓手里攒些银钱,不敢花出去的道理一样。这些余银集中存入钱庄的银库,一是集中保存方便,第二就是钱庄若是给持票人挤兑,就可以拿这笔银子来应急,三是还能生些钱息。
一个多月下来,钱庄的存银竟然高达二百余万两!这样以来,只要存入钱庄的余银数量足够庞大,钱庄所需要的本金就越少。
他拉着张克成的胳膊一个劲地摇晃“大人所言,真可谓是点石成金啊!这存钱有息一着,却是缓解钱庄本金不足的妙招啊!”
张克成看着曹渊激动的样子,不禁微微一笑,心说在后世有哪家银行不吸揽公众存款、光靠自有本金向外放贷的?他这也是靠后世经验取胜的。张克成笑道:“钱庄的好处不仅这几桩。现在局势紧张,各地官府不敢轻易向临安解税银,钱庄倒是可以将这事给揽下来。”
“啊!大人的想法总是出人意料,这么一说,又有恰到好处之妙,曹某当真是心服口服,”曹渊感慨的说道,“各地官府在本地存入税银,持票到临安取现,一来这大宗的银两给了我们周转的时间,二来又多了一项票息收入,三是我们可以用官府的税银在当地采买货物,长途贩运,四是也减轻了官府运大宗银两的风险和成本。真是一举数得也!好!好!”
其实张克成所说的就是公款汇兑,乔致庸当年在八国联军入侵时曾经代清廷办过。不过曹渊一听,就立即总结出这么多的好处,足见其粗鲁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无比精明的心。张克成也不禁对他另眼相看。
“你和文渊他们谈的怎么样?汇通钱庄贷给他们多少款?”张克成言归正传道。
“咳!他们也都是小气鬼,好容易才谈妥了让他们贷三十万两银子,他们还要分两次贷。没劲!”曹渊摇了摇头,不满意地埋怨道。
“好了,你也别埋怨了,怎么说也是一笔大生意不是?你要是嫌有钱贷不出去,就联络几家到夷州开矿去,还不让你赚的腰包满满的?”张克成又给他出主意。
曹渊惊喜地说道“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呢?我现在就去找陈三哥说道说道去。”
……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准备,开发夷州的船队终于出发了。为了避免物议,樊纲乘旗舰五千石的“克拉克帆船”“宝岛号”趁夜色,率领二十多艘战舰已经出发到外海等候。李国章、武云峰、杜炎清、曹渊等人在秀涂码头与张克成、张达、陈维仁等人告别。
随李国章等人同去的除了两营辎兵、一营乡勇及他们的家眷外,还有一千三百户北地来的流民家庭,他们是听说到夷州开发的“优惠条件”主动报名前往的。
曹渊则是会同泉州二十一个商家前往夷州查探开矿和伐木事宜的,他们也携带了近二千名“民工”一同前往。
这一万多人加上粮食、水泥、农具、牛马等各类物资,甚至张克成还要求他们带上五百头猪仔、五百只羊,分乘近千艘海船,浩浩荡荡地驶离码头,正可谓:船桅如林、帆影蔽日!
……
距离张克成进京觐见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陈辅国夫妇终于接受张克成的请求,住进了法石庄园,与武云峰家相邻而居。
议事厅里,陈辅国反复交代了觐见的注意事项,叮咛张克成到临安要及早拜会陆秀夫,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