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火线 > 第一卷 崛起之路 第六十一章 钢 丝

第一卷 崛起之路 第六十一章 钢 丝

8月28日,凌晨1点。

只用了短短四个小时,出击支队就完成了集结、开拨,直到出现在川沙口南方的一个小树林中的事宜。

川沙,原为宝山、太仓二县交界地。有二条河流,即大川沙、小川沙。大川沙入长江口称川口,。

明清之时,此地为海防军队驻地,修有川沙城。然建城后受四百年风雨侵蚀,城墙剥落有损,民国14年(1925年)拆城,留东南城角一段,保存魁星阁古迹。

该地有真武台等10余处庙堂,据资料显示,彼此之间距离不等,远者散在乡村田野,近者二三公里。

现在这些真武台,已经被日军占据成一个个的兵营。

一眼望去,就能看到那探照灯在黑夜里来回移动的光柱。

简易的驻扎地选址,却错落有致的分布,就是今夜要面对的目标了。

在杨越注视着这些目标的时候,他身边的张灵甫、胡琏,也在打量着日军阵营,目光闪动。

二位猛将的脸上,一个露出跃跃欲试的劲儿,另一个则目不转睛。

“我喜欢这里,”张灵甫狰狞着脸,发出杀气腾腾的声音,“今儿个,是老子放手报仇的时候到了。”

没有人搭理他,包括胡琏在内的一群军官,都神色郑重之极。

倒是后边持枪的第卅九军第14师第121团的士兵,相视微笑。张长官的悍勇之名,他们是早就有所闻了。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这一次行动,陈诚除拨给了杨越第十四师之121团官兵以外,还拨给了胡琏的第66团,张灵甫的第305团。虽然三个团都在前期战斗中伤损较大,能带出来的战斗兵合计也就三千二百多。但不可否认,这支临时凑合的部队绝对算得上是国军中精锐中的精锐了。

另外,队伍中还有一位不速之客带来了两个轻炮连。这位不速之客,就是第十四师师长霍揆彰少将。这位自告奋勇要当个随军顾问,美其名曰绝不干预的将军,让杨越无比的头大。原因无它,中央嫡系之十四师,身为二十个调整师之一,拥有八门山野炮,四门高炮,八门小炮(即德国LeIG1875mm步兵炮)。很明显,一下子将其的炮火力一半,以及顶梁柱第121团调了过来。这位少将沉不住气,是要跑过来全程监控了。

对此,身为穿越男的杨越,倒是想出了个主意让霍揆彰眉开眼笑地对他大生好感。这个讨好的方法是看在霍揆彰对火炮的着紧上,灵机一动想起来的——迫击炮能打直射吗?最廉价的方法是迫击炮的炮尾旋下来,接一个收敛扩散喷管,可以往一个鬼子炮楼连射四炮。

方法是:炮弹后面套一个水囊组件然后接到收敛扩散喷管炮尾,搞成戴维斯炮打直射。水囊里的水一可以充当平衡抛射体,二可以降低尾喷火焰温度减少眩光。

这个方法一说出,不仅霍揆彰是双眼放光,就是张灵甫、胡琏,也面带异色,频频追问个不停。

杨越自是把胸脯啪得山响,连声道没问题。虚荣的他,有这种既出风头又能提高威信的机会,自是绝不会拒绝的。可惜让他怨念的是,国军连20mm高炮、37mm战防炮都不能做到自产,否则他还能说出风个小窍门来加以改进,鬼子也不会这么如入无人之境了。

战场实地观察了,接下来,自是要商量怎么具体打了。

对此,自有霍揆彰带来的作战参谋快步走上前,将草绘的地图铺开,接着示意一群士兵过来挡光。打开手电筒,一份还算切合实际的作战态势图,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份草图绘得虽潦草,可战略要地、防线、交通要道、距离日军舰队等标记倒还清晰。无数红蓝两色的箭头在其中穿插纵横,在这外围,则是己方的大部队战线。

随着这位参谋手指的移动,杨越很快看上了一个日军阵地。

那是一个位于左侧丘陵地带的阵地,距离川沙口也就五公里,有些突出的意思。

他将这个意思才一说出来,霍揆彰等人的脸色迅即变得严肃起来。张灵甫、胡琏、龙天武(第121团团长)等将领,更是飞快地压低着声音讨论进攻可行性。现在,随着日军的即将援兵大至,国军在淞泸方面的兵力,已经相当吃紧,由不得他们不谨慎。

“杨团长,你是怎么看法的?”霍揆彰面色如铁地站起来,来回踱了两步,走到地图旁对杨越道。

“我们的电台静默了?”杨越没有回答霍揆彰,而是担忧地看向出发方向。这一路行来他发现,大部队方向并没有什么大动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