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两汉四百年 > 第一卷 灭秦之战 第十八章 当选沛公

第一卷 灭秦之战 第十八章 当选沛公

大秦外派的官吏县长被杀,这标志着刘邦彻底的走上了反秦的道路。

现在距离陈胜,吴广起义已经有两个月了。可以说刘邦此刻起义的时机还不算晚。但,也算不上是出头鸟,毕竟陈胜,吴广走在了他的前面。一旦秦王朝有什么举动,他比起陈胜吴广来,更容易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补救。

眼下大家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谁来当这个造反派的头。

这些人中萧何的威望最高,原来又是县政府里的高干,很受沛县官民的爱戴。大家一致推选萧何为沛县的一把手,领导大家干革命。

可是萧何推辞了,他不想当这个头。他认为曹参比他更合适。曹参也是生在沛县的氏族大家之中。在沛县的声望不比萧何差。

曹参说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就是当这个造反的头,众人会不服的。他觉的最佳人选是刘邦,因为这次诛杀县令刘邦的功劳最大。

曹参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大家一致举荐刘邦做这个造反的老大。

刘邦内心先是窃喜,然后装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

刘邦发话了说到:“这个官你们谁当都行,我反正不当。”刘邦想礼让一下,古代不就是流行这个吗?三皇,五帝时期不都流行这个吗?

大家没有猜透刘邦的心思,看刘邦表情坚决如铁。也就没在劝。

也可能大家都有一种顾虑,就是造反的头,也就是秦朝通缉的主谋,万一革命失败了。主犯必究,那是肯定要杀头的。胁从轻判,也就是几年的牢狱之灾。自古以来中国的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

萧何和曹参都推辞不当这个头,是因为他们两个没有这个必要,冒这么大的险。家庭小康,不愁吃穿。又没有犯过法,干点嘛不好呢?非着当个造反的头头,犯不着。

但,刘邦就不一样了。刘邦本来就是朝廷里追击的要犯。横竖都是一个死,还不如在乱世之中当个老大来的自在。能逍遥几天就多逍遥几天,反正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是多活一天,就多赚一天。

现在的结果是大家都不愿意当老大,那怎么办呢?既然想闹革命那必须有个人来领导呀,要不这个革命还怎么往下进行。

要不说最有主意的是萧何呀,关键的的时候他出了一个点子。这个点子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在古代那样的情况下也只有这个点子比较公平了。

萧何出的这个点子就是抓阄,首先推荐十个最有可能领导大家的人。然后大家写出心目中的人选。最后晋级前三名的是刘邦、萧何和曹参。然后三人在比试一圈。就是萧何把三个人的名字都写好,放在一起让刘邦来抓。他抓到的那个人,不管是谁。就当这个头头了。

大家都觉得没有意见。刘邦第一个抓,拿出来一看正是自己的名字。这下想推脱都推脱不掉。

后来刘邦才了解到,原来最后一圈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萧何玩了一个猫腻。那就是他把三张纸上都写了刘邦的名字。所以,无论刘邦怎么抓都是自己来当这个头目。

刘邦被选中了,首先他自己比较满意,其次萧何,曹参及众多人员也都表示比较满意。所以,刘邦就很乐意的当上了沛县的一把手,被人尊称为沛公。

这下刘邦从一个草寇摇身一下变为一县之领导了。手下人马数千人,威风自是不在话下。刘邦称王称霸的大业自此开始了。

不过刘邦也先别得意的太早,毕竟像刘邦这样的头目,整个楚地遍地都是。大家都是几千个人组合在一起闹革命。自封一个称号,就这样如火如荼的干起了反秦的事业。

在沛县还有另外一支比较有名的反革命队伍。

这一支队伍的老大是王陵。王陵早年就名声已经在外,是当地有名的偶像实力派。称得上是沛县的风云人物之一。

早年刘邦还追随过他,侍奉他就像侍奉自己的兄长一样。说白了就是现在沛县的老大刘邦曾经是他的粉丝。

由于现下王陵得不到萧何、曹参等原来县政府领导班子的认可。再加上他也不愿意屈尊刘邦手下当小弟。干脆自己成立了一只队伍,干起了反革命事业。不过他这一支队伍一直也没有什么作为。最后就淹没在浩浩荡荡的起义军中。等到真的混不下去的时候,王陵还是拉下了脸归了刘邦,成了刘邦手下对抗项羽的一支有力的队伍。

刘邦年少时也是追星一族,距离近的地方有追过王陵大哥。远的地方有张耳等名仕。在少年时期刘邦的心里最大的天王偶像是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