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听取了张良的建议,开始攻打南阳。由于刘邦军队一路杀过来。打的大小仗也有数十个了,所以对于攻城略地来说也是轻车熟路了。
战事进行的异常的顺利,很快南阳就被刘邦大军攻打了下来。
南阳的守军开始退守到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去。
刘邦一想,南阳都被攻打下来了,一个小小的宛城,即使攻打下来,也没有什么好处可捞,索性就不打他了。
这时候刘邦大军绕过了宛城,直接进军直取前面的武关去了。
此刻,刘邦脑袋里能想到的只有赶紧赶到关中,杀进咸阳城。至于其它能不打的仗就不打了,毕竟这样可以增快进军的速度。
但是,就在刘邦进军武关的路上。张良发现了这样进军是不对的。后面有一个宛城终究是刘邦大军的后患。
张良劝说刘邦掉头再去攻打宛城,要不等到大军进军武关时。宛城的秦军从后面攻打过来,刘邦大军又是腹背受敌,那样的话不就全玩完了。
刘邦这一听又是吓出来一头汗,真是欲速则不达呀。若是没有张良在,这小命真的是不保的节奏。
刘邦这个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只要你说的有道理。他就会听从你的,这就是刘邦最大的长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刘邦马上调转军头,为再次攻取宛城做准备。
这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刘邦大军是连夜赶回到宛城的,为了防止秦军的发现,他明令部下换了旗帜,趁着夜色快速的包围住了宛城。
黎明时分一过,大清早的他就派兵把宛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宛城城里的郡首这时候刚起床,一听说刘邦大军又杀了回来,并把宛城围了三匝有余。
郡首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不信,怎么会?我昨晚亲眼看到刘邦的大军过去了。
但是当郡首亲眼看到刘邦大军如从天降般的又来了后。这就不由得他不相信了。
郡守一看刘邦这阵势,宛城肯定是不保了。一看宛城守不住了,他就打算殉国了。
这时候郡守就去了书房,拿出了一把宝剑,想抹脖子自杀算了。
不成功,便成仁。一郡之首,连个宛城都守不住,只能一死谢天下了。
这时候郡守的一个门客把他的剑给夺了过来。
门客告诉郡首说道:“你先别急着自杀呀。你先让我出去。去见一下刘邦,若是事有转机,你就不用死了。若是不成,你在自杀也不晚呀。”这个门客名叫陈辉。
陈辉这个人很聪明,他对事物的分析总是能入目三分,有的时候甚至能直接击打你的灵魂。
不妨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服刘邦的?
陈辉是作为一个说客的身份来见刘邦的。见到刘邦他也没有过多的寒暄,而是直接奔入了主题。他深知大家都是聪明人,整一些没用的反倒适得其反。
陈辉见到刘邦后开门见山的说道:“我之前早就已经听说过了,沛公您和项羽之间有一个怀王之约。你们的约定就是先入关中者为王。如今您行军匆匆,怕耽搁了行程,所以不敢恋战。正如昨夜您走后又返回来。”
“您为什么走后又返回来了呢?因为当时您走的太急,没有意识到后方的宛城对您的威胁。走到半路的时候,您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您不得不返回来,毕竟强秦在前,身后又有宛城的秦兵,宛城一直是您的隐患。
您怕到时候若是真的攻打武关的话,肯定会腹背受敌。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您又调头回来攻打宛城了。”
陈辉说的这一点,一下就说到了刘邦的心坎里,这也间接的证明了张良计策的正确性。
看看陈辉是多么不简单的一个人,他一下就把沛公和张良的心思全给猜透了。
刘邦故作惊讶之状,让陈辉继续说下去。
陈辉说道:“如今宛城的坚固您也看到了,若是双方交战,这样对双方无论谁来说都时不利的。若您硬是想把宛城强攻下来,也是需要费不少时间的。再说,能不能打下来真的不好说。首先宛城军队的人数很多,到时候他们肯定会拼死抵抗的。这样的话,您就会陷入在此地,长时间内不能离开。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消耗了您西进关中的时间。”
陈辉接着说道:“就算您到时候把宛城攻打了下来,宛城以西到武关之间,还有很多像宛城这样规模的县城。他们一直都在暗中观察您的所作所为。见您若是攻打宛城,那么他们也会死守城门,拒您于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