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秦帝国的掘墓人。
关于赵高的太监之说,实数后人杜撰的,《史记》、《汉书》,都没有提及赵高为阉人的说法。
直到东汉时期一位刘姓的学者为《史记》做注时,才把赵高的太监说给引生出来。
可以想想东汉时期,宦官长期掌权乱政。我们也不难理解这个刘姓的学者的所作所为了。
刘姓学者说赵高的父亲是阉人。母亲和别人野HE后,才生下赵高兄弟两人的。
由于父亲是阉人,他们兄弟两个要子承父业。
所以,很不幸的是这兄弟两人,很小的年龄就入了宫。并且切掉了弟弟,这一说法比较深入人心,并且流传广泛。但这并不是事实,在这里为赵高正一下名。
史记明明有记载,赵高是有孩子的。他的女儿嫁给了阎乐,就是当时的咸阳城县令。这是直接证明赵高不是太监的有力证据。
赵高的赵姓,本应是赵国王族的后代(推测)。
赵高之所以来到秦国,就和当年秦始皇嬴政在赵国当人质的情况大体一致。
只不过长平之战后,赵国一蹶不振。王室再也无暇顾忌被派去秦国的人质。就这样他的父亲索性在秦国安了家。在秦朝当了一名低级公务员,主管文法。也就是在这个职位上,赵高的父亲结实了他的母亲。
小赵高出生的这一年,在距离咸阳很遥远的一个叫做沛县的地方,有一个叫刘三的人也出生了。
五十年以后赵高将和这个叫刘三的人一起结束秦王朝的统治。
也是在赵高出生的这一年,秦始皇嬴政已经到了不用尿不湿的年龄,这一年秦始皇三岁了。
还有一个叫李斯的今年二十岁,现在正在上蔡郡当一名小小的低级公务员。以后这几个人的命运将会交叉在一起,为我们演绎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
赵高的父亲,对小赵高还是很严酷的,很小就开始教给赵高学法律知识。
赵高又是十分聪明的人,只要读过的书,基本十之八九都能记住。
渐渐的他开始变成了法律专家。秦朝自商鞅变法后,就是一个十分注重法律的国家。
有着过硬的法律知识的赵高,参加了秦朝选拔人才的考试,赵高就这样的脱颖而出了。
赵高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选入秦始皇的宫廷中,担当尚书卒吏一职。
赵高在这一职位上把法律知识运用到了极致,他这个人才渐渐的被秦始皇发现。
秦始皇又给他提拔了一级,被升为中车府令。这一年秦始皇二十六岁,赵高二十三岁。
如此年轻的赵高,已经成为秦王朝的核心人物之一。中车府令这个官职属于九卿之一。主管全国的车马交通时宜,相当于现在的交通部部长。
不过赵高的仕途之路也不是那么顺利,他也触犯过法律。由于他是秦始皇面前的大红人,秦始皇不愿意亲自处理他。就派了大臣蒙毅来处理这件事,蒙毅办事刚恶不屈。查明赵高的犯罪缘由,就给赵高判了一个死刑。
直接把赵高给打入了监狱。通过这件事让赵高恨死了蒙毅,大家平时都是在一个单位上班的。没想到你蒙毅一点情面都不给。若是你以后有机会落在我手里,看我怎么整死你。
赵高说话是算数的,这次他没有死。皇帝只不过是想找个人吓唬吓唬他而已。
到了执行死刑任务的这一天,秦始皇看到名单上的名字写有赵高时,就告诉蒙毅把这个人就放了吧。他也算是一个人才,杀了挺可惜的。
蒙毅一下就懵逼了,这叫什么事。
“案子是你让我判的,没想到最后竟然是这种结果。赵高的人都被我得罪了,你怎么能这样。蒙毅反驳了几句。”
秦始皇说道:“我只是让你处罚一下他,谁知道你给他判了个这么重的一个罪呀。”
蒙毅心想,我若是不秉公办事,你可能就会第一个把我给拿下。真是伴君如伴虎呀。
反正赵高已经得罪了,皇帝说不杀了,那就这样吧。大不了以后和赵高不做朋友了。
由于秦始皇并没有杀赵高的意思,这次赵高是活下来了,但是他从此就恨死了那个差点要了他命的蒙毅。自此之后,两人的友谊彻底破裂。
谁知就是因为这件事,很快蒙毅就被赵高算计了,连他的大哥蒙恬的性命名也一起搭了进去。
赵高凭借娴熟的法律知识不仅谋了官,升了职。
最重要的是他收了一位学生,这个学生就是我们的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