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得到韩信胜利的消息,并没有过多的高兴。
韩信打了一个大胜仗,没有得到什么奖赏,这也没什么。坑爹是刘邦又分给韩信一个更大的任务。
你韩信不是能打吗?北上去代国和赵国找陈馀和赵王歇去给我谈判吧,最好能把他们给我一举拿下。这才算你的真本事。
打仗对于韩信来说,这是他的拿手好戏。
可是刘邦是怎么安排的呢?他要把韩信手下的所有精兵都抽走,去坚守荥阳。
然后,把萧何补给他的那三万老弱病残分给韩信。就是让韩信带着这么一支军队去攻打代国和赵国的。
陈馀所在的赵国,那可是有二十万大军在驻守呀。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你刘邦这样做无异于是让韩信去送死呀,是不是做的太过分了呢?
韩信当然不愉快了,这仗真的难打的很呀。
不过他也不惧怕,他在盘算用这支队伍能打胜仗的各种可能性?
别的将领若是领导这么一支队伍去攻打强敌,肯定是畏缩不前的。
但是,韩信不一样,他是秦末汉楚最杰出的军事家。只要有兵在他手里,他就会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把这个仗打赢。
韩信打仗一般是不会和敌军死拼的,要多用奇谋。没办法死拼根本没有那个实力,也这是无奈之选。
就这样韩信带领大军北上开辟新的战场去了。
代国是陈馀的封地,赵王歇封给他做代王后,陈馀一直没有回到代地,而是找了另一个人为他驻守那里。他还要在赵王歇面前继续发光发热呢。
韩信先是想拉拢陈馀,看看能不能不战而和,再次成为亲密无间的好伙伴。
当陈馀拿到韩信的书信后,当真是大发雷霆。你们汉王就是卑鄙小人,想让我在和你们合作下辈子吧。
这次陈馀为什么大动肝火呢?
因为他知道了上次刘邦拿了一个假的张耳人头,给他送了来。
这个仗我陈馀还没去找你们算呢。你倒好竟然自己找上门来了。
还是那句话,想和我大赵国达成统一战线,没有张耳的人头是誓死难以从命。
韩信一看陈馀如此的坚决,杀张耳那是不能想的了。现在张耳正在韩信身边呢,刘邦派他来辅佐韩信,一起攻占赵地的。刘邦如此看重张耳,韩信怎么可能杀他呢?
既然谈不能和,那就只能靠武力来解决了。是骡子是马,大家还是拉出来溜溜吧。看看你陈馀的本事是否有嘴上这么硬。
赵国赵王歇这里有二十万大军在驻守,韩信不能硬拿鸡蛋去碰石头。
那就先避开赵国,把防守空虚,人员不多的代国给拿下来吧。最后在来收拾赵国这个庞然大物,也不失是一种明知的选择。
代国的守将是张耳派去的一个国相,名字叫夏说。
韩信知道此人是个庸才,打他根本毫不费力。
因为就在韩信攻打魏国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交过战了。
代国由于紧邻着魏国的土地,他怕韩信收拾完魏国在北上去收拾他,所以为了使魏国不被韩信灭掉,他就率领大军联合魏国一起来攻打了韩信军队了。
俗话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夏说这个人根本没有什么领导才能,所以他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来。对韩信军队根本没有丝毫的伤害。
等到魏国被韩信灭掉后,他就迅速组织军队赶回到代国坚守代地去了。
刚回到代地,屁股还没坐热,这边韩信就带领大军杀了过来。
这个愚蠢的夏说,打不过别人,还非要逞英雄。你说你就坚守城池不出去,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嘛。
谁知韩信想要什么,你就送什么?韩信带兵攻打代国,就是想让你来迎战,没想到你还真的带领大军直接迎了出来。
真是太不自量力了,你怎么可能是韩信的对手呢。两军交战,韩信根本没有费什么力气,就把代国全部拿下,夏说被韩信俘虏了。
代国一拿下,这下就好了。韩信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可以全心全力的和赵国打上一仗了。
在强将手上,兵少未必会打败仗。
看看项羽当年巨鹿之战带领几万大军攻打王离的二十万精兵。王离的大军还不是被项羽打败了吗?
还有最近打的这一场彭城之战,项羽率领三万精兵,打败刘邦六十万联军,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
所以,韩信有信心,即使带领三万老弱残病也一样可以攻城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