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之地背山靠海,盐业发达。战国以来一直都是天下最为富庶的地方。
昔日吕不韦的发家之路,离不开齐地的盐业买卖。
这里不但经济基础比较好。而且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接连赵国,南望楚国。拿下齐地来,对楚军的项羽来说,这是后方不保的节奏。
眼下天下的大势是韩信帮楚,项羽就会赢。帮汉刘邦就会赢。
也就是说此刻,刘邦和项羽的性命都握在了韩信的手中。
韩信好不容易攻破齐国。这时候天下诸侯,除了刘项对峙在荥阳之外,其基本上他都已被消灭。
拿下齐国来后,韩信内心滋生了一个很大的想法,那就是找刘邦看看能否讨一个齐王来做一下,他也想过一下当王的隐。
齐国本来就是我韩信用命打下来的,即使不请示刘邦,这个齐王我自己就这么当定了,谁也无话可说。
韩信在这时候请示刘邦是不是在试探刘邦呢?
若是刘邦不把这个齐王的位置给他,他会不会自立呢?这些已经无从考证了。
当时韩信是如何想的我们已无从得知了。
从后来的事件来看,我们只能推测韩信始终都没有背汉的意图,他想去刘邦那里讨要一个齐王做,这说明他还是承认刘邦这个老大的。
韩信的使者到达刘邦军营时,这时候刘邦的日子并不好过。刘邦被项羽打的已无还击之力,只能苦撑战局。
刘邦希望韩信尽快能把齐国搞定,带兵来解救自己。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刘邦真的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待着韩信大军的到来。
谁曾想到韩信拿下齐国后,不但没有带兵来,而且还想讨要一个齐王来当当。
刘邦一听这些,火气就不打一处来。
我们来看看刘邦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火气,韩信在讨要官职的信中又是怎么说的呢?
韩信还是比较聪明的,没有直接说大王如今齐国已经被我拿下,你封我做齐王吧,若是不封......。
韩信写的信还是比较委婉的,他在信中是这样说的:“大王,齐地的人多是狡诈无信之徒,不是太好管理,希望大王封我一个假齐王,让我在这里先安抚一下齐地的百姓。”
看到了吧,也不知是谁为韩信出的这么一个主意,讨要王吧,还是要一个假的。
这个计策是高明呢?高明呢?还是高明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邦看到这个信的时候怎么想韩信呢?
威胁,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想当初,在你韩信落魄的时候,没有任何功业可言,我二话没说就封你为大将军。枉费我对你的信任了,如今竟然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给我上演这一处。
刘邦当时是怒不可遏:“破口大骂道,王八蛋如今长能耐了是吧,谁给你的胆子。敢如此待我,看我不带兵去把你......。”
刘邦当着使者的面,骂了韩信。话还没有骂完,这时候的刘邦察觉到,他手下的两个谋士,张良和陈平先后用自己的脚去触动了下刘邦的腿。
刘邦意识到有问题了,具体什么问题,他短时间内还不能参悟透。
这时候张良附在刘邦耳根前小声说道:“如今,我们被项羽打成什么样子了,你还不清楚吗?这时候韩信怎么能得罪呢。万一他背叛了你归了楚国,你想想后果会怎么样?”
刘邦一听,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韩信只能争取,给他一个真齐王做。以后只要调遣点他的兵力来补充战斗,那也是不错的。不能因小失去大呀,刘邦一下就想通了。
眼下是刘邦正在当着使者的面大骂韩信,在刘邦在意识到自己失策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刘邦觉得现在正在大骂韩信,突然改口也不好吧,那样显得太不自然了。
于是刘邦接着大骂道:“真是个王八蛋,大丈夫要讨就讨一个真齐王,枉费我这么看重你了,真是没出息的货,要什么假齐王呢?”
刘邦立刻命令张良出发,去齐地封韩信为齐王。
另外顺便在把韩信的大军给带过来,救济自己一下。
就这样刘邦称了韩信的意,韩信也当上了齐国的王。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邦不愧是个玩政治的老手,如此尴尬的局面,被他话锋一转,就这样巧妙的化解了之前本应有的尴尬。
试想一下,如果刘邦来硬的,我就是不给你这个王做。韩信还会归顺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