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可是差点要了我小命的人呀,你张释之竟然叛了这么一个不痛不痒的处罚,汉文帝不干,把张释之叫了过来。
张释之看到正在发怒的汉文帝,也不惧怕,他要让汉文帝输得心服口服。
张释之说道:“先帝制定的法律是干什么?是让天子和百姓共同来遵守的。”
“关于这件事,汉朝的法律明明就是这样规定的。如若你让我加重对这个人的处罚,对公来说法律就没有任何权威性可言了,对私来说人家当事人也不干呀。”
“我做这个廷尉就是要带领大家公正执法的,所以这件事我这能这样叛。”
本来生气的汉文帝,听到张释之这么一说,怒气也消了。
汉文帝不得不承认张释之的判决是对的,只能把那个人乖乖的给放了。
至于张释之处理的第二件事,这在当时来说真的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原因是高祖刘邦庙里的一个玉环被人偷走了。
对于汉文帝来说,这是让祖上蒙羞的一件事,这样的事竟然发生在了自己执政的时候,这还了得。汉文帝发誓不处罚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他当这个皇帝也当的太怂包了点。
汉文帝下令,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把这个这个盗贼给挖出来。
皇帝要决心做的事,这要这个人还活着,还在这个地球上,他就跑不掉。这个盗贼当然是被汉文帝抓了起来。
汉文帝又把这件事交给了廷尉张释之来处理。
张释之也清楚这件事对于汉文帝来说是多么的重大。而且汉文帝再把犯人交给张释之手中之时,还特意的嘱咐过他,一定要严惩这个人。
张释之当然不敢小觑这件事了,为此他还查遍了之前所有的法律文书。
可惜从来都没有这样的先例发生过。
张释之只能依照当下的法律规定来做出判决了。
最终,张释之对这个盗贼的判决是死刑。
当他把这个结果上报给汉文帝时,汉文帝再次有了想骂娘的冲动。
汉文帝找到张释之告诉他:“你的判决无效,这个人肯定是要灭九族的。”
张释之看到汉文帝这副地痞流氓的模样,就想发笑,但他还会没有笑出声来。
张释向汉文帝说道:“好,今天我依你灭他的族。但是,你要知道,他仅仅是偷盗了一个玉环呀。万一那一天再有个不知死活的家伙,把高祖的坟墓给盗了,我问你到那时你能怎么处罚他?”
“法律上明明规定,最重的罪罚就是灭族了。按照您的看法若是偷盗一个玉环和盗墓,得到的惩罚是一样的。那以后有偷到行为等人,干脆直接去盗墓不就得了。”
张释之这一席话说完,汉文帝又平静了下来。
没办吧,张释之说的确实对呀。
这时的汉文帝依然是不甘心,但,他不甘心又能怎样。
这就是不畏王权的张释之,他得到的人民称颂,是当之无愧。
但是,秉公执法也给他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因为,汉文帝驾崩了后。太子刘启开始登基称帝。
对外关系是汉朝皇帝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汉文帝时期也不例外。
相对于刘邦和吕后时期,汉文帝所面临的对外关系似乎更加恶化了。他所面临的外部威胁也是分为南北两个。
南方还是我们之前谈到的南越国,南越国的国王还是那个刘邦时期就在位的赵陀。
赵陀这个人很长寿,在汉朝那个年代,他竟然活到了一百一十岁岁,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奇迹呀。
来自北方的威胁,不用说大家肯定也能猜到了,也是汉朝的老敌人匈奴。
就当时汉朝的国力而言,对任何一方开战,都是可以勉勉强强迎战一下的。若是两方同时开战,大汉那肯定是吃不消了。
这就要汉文帝做出抉择了,看看是先和那边和好。
汉文帝选择的是南越,因为这边的事情比较急迫,赵陀要称帝了,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在大中国内怎么可能会有允许有两个皇帝出现呢?
所以,对于汉文帝来说先解决这件事是十分有必要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南越王赵陀,不是已经在刘邦时期向汉称臣了吗?为什么在这时候,他又开始要闹着要称帝了呢?
因为吕后下了几道命令,惹恼了赵陀导致的。
第一,禁止向南越国输出任何铁、铜器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