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两汉四百年 > 第五卷 汉武风云 第一百六十八 大兴儒学

第五卷 汉武风云 第一百六十八 大兴儒学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人,据说在他小的时候,是一个十分不让父母省心的孩子。

为此,他的父母还真的是为他操碎了心。

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董仲舒绝不是因为调皮捣蛋,不让父母省心。

恰恰是相反,因为他太学霸了。

每天只干一件事,那就是读书。

他的父亲觉的身为孩子,若是一直这样下去,肯定就完蛋了。

你想呀,生为人类,而不去不和人交流,那不是有问题是什么?

让董仲舒的父亲头疼的是,无论他说多少遍,孩子呀,多出去玩玩,少读点书。

但是,每次都是没有什么效果。

这令他的父亲是大伤脑筋,为了让董仲舒多点娱乐活动,他的父亲开始想给他建造一个大花园了。

董父想的是花园造好了,里面有假山流水,栽植好了花草树木,养好了飞鸟走兽......。

我就不信他不来玩,想到这一点,董父不由得笑了笑。

说起这个后花园来,那还是相当的大的。

董父的计划是想用三年的时间把花园完全建好。

由于这项工程很大,只能是建好一部分,开放一部分。

也就是说,可以一边建设,一边让孩子玩耍。

第一年董父先是派人,到全国各地的大户人家去实地考察。

看看人家有钱人家的花园,是如何建造的?

考察完后,他们就开始具体实施了。

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先把这些容易弄的给办好。

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花园中是百花争艳,鸟叫虫鸣。

董父把董仲舒给赶到了后花园,想让他去欣赏玩耍一番。

谁知董仲舒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竟然是无动于衷。

只见他手中捧着一本《春秋》在后花园中,走来走去。

他的两眼只盯着书看,根本无暇顾及周边的环境。

董父以为这个孩子,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

没办法,那就加快进度,开始建设第二个项目吧。

第二年董父在后花园里,建造了一个很大的假山。

这个假山,建造的是相当的气派。王宫大臣家后花园里的假山也不过如此。

因为,他们家的假山建造的太高大上了,连邻居家的孩子和他们久不走动的亲戚都来他们家玩了。

这些孩子来玩的时候,董父又把董仲舒给拽了出去。

可是,玩耍的还是那些别人家的孩子。

这时候的董仲舒又跑到一边去写书法,背诗文去了。

第三年花园建设的也差不多了,这时候董家的亲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来祝贺董父了。

董父带着这些人参观了他的花园子。

所有的人参观完,对董家的后花园都是赞不绝口,一直冲着董父竖大拇指。

到了八月中秋团圆之日,大家又都来他们家的花园欣赏美景圆月了。

这时候董父又去看董仲舒,他还是在屋中埋头苦读。

从此,“目不窥园”这个成语就诞生了。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成语是和董仲舒有关联的。

成语的意思是用来形容,读书很刻苦的那些人的。

董仲舒的渐渐的长大了,这时候的他基本上读遍了天下的所有书。

像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所有的书,没有他不懂的。

但是,在这些书中,让他情有独钟的还是儒家学说。

董仲舒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

拜在他门下的学徒,真的是不计其数。

董仲舒讲课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面对面的教授学生。

而是在学生和自己之间拉一个长长的布。

让自己和学生隔绝开来。

这些学生都很佩服老师的学问,但是,真正的认识董仲舒的没有几个。

毕竟他们是没有见过面的呀。

由于他的课讲的非常的好,这样就又有了很多学生加入到了他的门下。

后来他的学生走上社会,大肆的弘扬儒家学说。

这就更让董仲舒的大名闻名天下了。

到了汉景帝时期,董仲舒的名声是如雷贯耳般的响亮。

汉景听说他的事迹后,就把他封为了博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