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崛起1993 > 第13章临时工(1)

第13章临时工(1)

刘青年前来报到,彭经理又惊又喜。她没想到人事科真开了调令。

彭经理原本担心,年轻人脸皮薄,刘青年还是大学生,干临时工只是无可奈何的权益之计。但现在关系解决了,刘青年无后顾之忧,自然会死心塌地。

彭经理因此放心不少。

但她也毫不客气,对刘青年说:“小刘你得吸取教训。你的情况我知道一些,吃了嘴上的亏。以后少说话,多干事。现在形势变化快,肯实干的才有机会……”

刘青年脸色一红,重重点头。他觉得彭经理说的在理。

刘青年第二天便“上岗”了,带着一个搭档——“破烂王”小孟。

小孟和刘青年同岁,一样的瘦,但个子高出一头。

小孟高中没毕业就从农村出来讨生活,已经快两年了。

大家都知道,小孟有一幅好帐头儿,记性特好。每天不用笔不用纸,废品收多少,卖多少,挣多少一分不差。

彭经理交待两人,“小刘负责收钱。每天一结账,货款日清。按底价结算后,高出的部分你俩分。”又特意叮嘱小孟,“小刘这阵子也没底薪。你把帐算好,不能坑他。”

小孟不好意思,道:“不会的。能把货处理掉就行,我没想别的!”

——小孟真没想别的。

这么多年总有破烂收,明显是大伙儿照顾他。彭经理一说,他不好推辞,反正这阵子不忙,先干几天应付一下。

小孟头天晚上洗过澡,特意换了一身干净衣服。毕竟卖的是食品,不能很邋遢。

九点左右,两人骑一辆三轮车出了科汇商场仓库。车上装着十箱处理商品,冻汤圆冻水饺各一半儿,骑到距商场约一公里外的步行街。

小孟说:“这儿人多,就在这儿吧。”

两人找处空地,停稳车子,把箱子封口打开,算是摆下了摊位。

小孟麻利地校对下秤盘。

这是他吃饭的家当,玩儿的溜熟儿。平日他用的大秤能称重50公斤。今天带的是摆在柜台上的公平秤,称重10公斤。

小孟提在手里,觉得轻飘飘的,总感觉不太适应!

刘青年准备了本子、笔,还有个巴掌大的计算器。他也听说小孟账目清。但这是牵扯公司利益的公事,一点不能马虎。

天阴着,站了一会儿,路口处风一吹,两人都有点哆嗦。

四周陆续有摊位摆出来。文具百货、童装童鞋、皮帽手套……都是在冰凉的三轮车上堆着,一辆挨着一辆,占满了半边街道。

摊位从东到西,有几百米长,形成一个简易市场。

但可能是天太冷,买东西的并不多。有人匆匆而过,却难得停下来。商贩们也都缩着身子,提不起劲头儿。

这种冷清的场面让刘青年隐隐不安。

一直过了11点,太阳露出来,街上人流大了些,气氛开始活跃,有人走过时,各种各样的吆喝声便一路跟随……

刘青年和小孟两人却一直张不开嘴。人和车子静静地立在那里,低眉冷脸的,跟受了冷落似的。小半天过去,甚至过来问的人都没有。

刘青年心里慌慌的。他感到必须尽快打破局面。

小孟仍坐在车上,看着来往的人流表情怪异。这也是他第一次“练摊儿”,一有人靠近看他时便感觉心跳加速,浑身上下哪里都不自在。

这时有个老太太过来了。她走得不快,边走边看,像是要买东西,热烈的叫卖声立刻冲她而去。小孟也张了张嘴,却还是没出声。

他最习惯地是钻到某个柜台或者仓库角落,不坑不哈地,把堆成小山样的大小纸箱叽里咣当码好摆齐,然后绳子一扎,秤钩子一提,报一声数量,完事。

刘青年也看到了老太太。她正走在对面,再不喊马上就过去了。

坐在车上的小孟这时头都不抬,红着脸,两手下意识地提着秤秆,一起一落,一落一起,“专心致志”地反复校对着……那架势毫无疑问:哪怕到猴年马月,必定要童叟无期……

刘青年觉得自己得顶上去,这小孟看来脸皮子也薄了点。

刘青年走到车前面,猛地咳嗽了两下,把身后的小孟吓得叮咣一下丢开了秤盘子。

“存货处理了。汤圆水饺,大商场的正品货……”刘青年冲老太太喊。

老太太扭头看了一眼。“哪儿的?”

“科汇商场的!”

老太太走过来,不满地对刘青年说:“你这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