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随即进入下一步规划。众人兴趣高涨,说东说西的,气氛却极为融洽。
一直到太阳当头。一群人便在山顶支起铁架子,拿出丁三原来从食品公司仓库带出的冻肉,又准备了些啤酒小菜,开开心心地搞了一次野炊。
下午四点,众人这才意气风发地驾车下山。四辆大三轮顺着山路盘旋而下,一路的歌声笑声,伴随着“通通通”的发动机声,回荡在秋阳娇艳的落英山中。
从落英山回来,众人的情绪便逐渐稳定下来。大家都认可了现状:事实已经发生,后悔无济于事。过去了的,老天爷也不会给你补回来。
刘青年说,这叫代价!
顺风顺水的生活叫过日子,随便开挂的人生叫电视剧。而真实的商场唯有一个主题:处处有险滩,行走必谨慎。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结局。
回来之后的第二天,刘青年提出了鹰天公司发展思路。他们没有多少资金。如果按课本上所说进行所谓投资,根本就是欺人又自欺。
此时刘青年清晰地认识到,13个人每月300元的工资如何保证,才是目前他首先求解无法回避的数学题。
他更加坚定做食品批发的想法。这种投资可大可小,直接成本就是人员和时间,最大的投入是体力。只要客户需要,没明没夜,24小时随叫随到——他们不缺这个,且是优势!
刘青年有一种感觉,目前的机会前所未有。
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正彻底沦为昨日黄花,八仙过海各显风流已成大势所趋。急速的转变带给普通人的是惊讶,带给有心人的是机遇!
一辆三轮,一包丝袜,往路边一摆,就可以不停地收钱收钱收钱,一个晚上可能顶原来上班一个月……这种秘密好多人不信,也不敢信。
只有那些尝到甜头的人,一面在白天苦哈哈地哭穷,哀叹下岗无情;一面在晚上乐呵呵地收钱,夜以继日地做着原来不耻的“发财梦”。
刘青年有一种紧迫感,必须要争分夺秒。他现在就一个目标:挣钱!快速地更快速地挣钱!
他直接把鹰天公司定位成批发商,把那些尝到甜头儿每天闷头儿数钱的小商贩,作为鹰天主要的市场目标。
除了啤酒继续正常送货外,刘青年和大个儿李亲自跑到省城、洛城,采购回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以食品为主,日常所需的针织品、儿童用品、百货也顺带纳入……
小孟带人满鹰都的大街小巷乱窜,直接送货上门。价格比科汇集团、鹰都大厦等几家国企批发的低很多。
《鹰都晚报》上连发了几期文字广告,很土很白的一句话:小商品批发到哪儿去,“鹰天”让你最满意。
后来工商部门找上门,说是广告语违法,要处罚。刘青年也不纠缠,交了钱,广告语改为:小商品批发到哪儿去,鹰天让你更满意!
生意就这样一天天做起来,南环路食品公司院内一点点火起来,大三轮、小三轮、面包车、小汽车往来不断。
一个月的样子,小孟的人都不用去送货了。因为来提货的人都排成队,大包小包出门,场面蔚为壮观。
然而这时一个问题突然暴露出来:缺钱!
经营品种越来越多,资金需求基数急速提升。时不时有些货会断。因为没太多钱,存量不足。
于是便有客户因提不到货发“牢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衣着光鲜财大气粗,有人邋遢龌龊斤斤计较,讲起话来都一样的居高临下,一样的理直气壮。
还都是一样刚刚由不知什么岗位,摇身一变而成的“弄潮儿”,还都存了一肚子的心得体会,满世界急着找同道中人分享。
因此与其说是找鹰天公司的领导反映问题发“牢骚”,倒不如说是想上一堂苦口婆心的“亲情课”。
内容原则上不限,但主题自觉围绕当前大势。进而不动声色地代入自身,畅谈无师自通的“生意经”……
比如啥叫口碑相传,啥叫薄利多销,啥叫来的都是客,如何一视同仁……一个个都谈得语重心长眉飞色舞,恨不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众多半是刘青年和大个儿李。
大个儿李送人走后便抱怨:纯粹是钱挣多了,蛋闲得慌!
俺也知道货卖堆山,俺也知道顾客至上!如果能体体面面地耍光棍儿,谁愿意缩脖子当乌龟。鹰天锅里有多少干粮,自己心里能没个数!还能由住你们一干鸟人说了算?
刘青年则越来越焦虑,缺货这件事真的挺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