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崛起1993 > 第45章食品之城(1)

第45章食品之城(1)

两名营业员无所谓地看胖子离去,转脸看着刘青年和王干。

“你俩是想承包的吧?”叫李姐的问。

“嗯!是有这考虑。”刘青年往李姐身旁凑近了些,“您觉得这店咋样?”

“不咋样?——要好的话能转成民营么?”另一个抢在了李姐前面。

也许在她心里巴不得没人接手,这样她们可以继续有份工作。

李姐摇摇头一脸无可奈何。“这店吧也不算不行。可是……怎么说呢,真说不好啊……”

刘青年刻意了解店里的状况。得知目前店内总共五个人。一位经理天天在岗,四名职工两人一组轮班倒。除了四间店面外,后院还有个小仓库,实际面积加起来超过200平米……

从店里出来后刘青年兴致勃勃。“这店真可以接!——看现在那状态如果生意好才怪了!接过来后必须大改造,能达到科汇公司食品商场那种状态,效果肯定大变样。”

“那就接。第一个店,就当个试验品。”王干也态度坚决。

鹰天公司开始全员加班加点,刘青年和王干两人马不停蹄连轴转。和科汇谈判签约,联系设计柜台店面,确定商品目录品种……

设计柜台时刘青年突发灵感,大面积增加了货架自选。

此时大商场已经自选为主,但食品商场例外。因为担心自选食品损耗太高。

在得知刘青年的设计思想时,科汇食品商场的彭经理都捏了把汗!

刘青年却没考虑别人怎么看。他坚持按自己的设计理念,让大个儿李小孟两人跑到省城,现场学着几朵“金花”的做法,融多家之长,规划店面结构,制作新式柜台,确定上柜品类……

原有店面被彻底改造装修。四间门面全部作为营业厅。后面的小仓库被腾出来作为办公室。

老郑提出没有仓库货咋存,不能全放柜台啊!

刘青年说,每天直接从总仓库配送。

——这一做法被一直延续下去,最终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配送中心。

刘青年想尽可能增加营业面积,增加商品陈列,增加门店销售……

整体过程相当顺利,唯独有一个意外。合作模式定位成“国有民营”。钱大旺明确要求,必须派出一个国有资产代表,进入鹰天公司管理层。

毕竟固定资产归属商务局,刘青年对派国有资产代表的事无法拒绝,也认为理所应当。

代表人选很快确认:原朝阳店经理。就是刘青年和王干考察时见过的矮胖子,大名毛成才。

刘青年对这个顾不上关注,全身心投入到开业筹备中。

后院仓库腾空,也没做其他改动,摆上几张桌子用来办公。重头戏自然是门店营业厅,新设计大刀阔斧进行革命。

从地面到屋顶,从货架到灯光,从墙面装饰到结构布局,从整体到细节……设计稿数易其形,最终方案完全大相径庭。

刘青年亲自盯着,保证按设计图纸,一丝不差地进行。大个儿李和小孟开玩笑,说咱这店面换个招牌,绝对是五星酒店的前厅。

刘青年仍不放心,孤注一掷地投进一笔不菲费用,彻底将外墙拆掉,换成透明气派的玻璃橱窗。连续加班加点半个多月,陆续搞定。

一个叫作朝阳门店的旧时代踪迹不见,突然间成了解放区内明朗的天。老郑忙里偷闲地看了一眼又一眼,心中有些不安又难以抑制地喜欢。

轮到制作门头时,几个人商量用啥名字好。有人提议就叫朝阳食品店吧,毕竟这名字用了多年,周边人都能接受。

刘青年觉得这名字本身没毛病,如阿猫阿狗一样中规中矩。但似乎叫起来欠点啥,不太符合自己心思。

王干态度明确表示反对。“朝阳两字还是别用了。咱们是新门店,不能新酒装进旧瓶里,听名字先带了三分老气。

一定想法子跟原来国有门店区分开!区别越大越好。我们还要突出是卖食品的,突出不是百货店,突出是各种各样的食品!”

“对头!”刘青年忽然兴奋地哈哈大笑,“王干说的对。我想出来了。我们不是一般的小店,我们店里啥食品都有,是专卖食品的。我们是食品之城,我们就叫食品城,咋样?”

几个人都心里一动。这名字完全符合刘氏风格,稍显狂妄但的确与众不同。只看到名字便能让人想起不少东西来。别人都叫这店那店的,跟这城相比,没得比啊!

王干觉得可能会有问题。食品是个品类的通称,别人都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