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风起天剑宋南归 > 佞臣祸 第十二章 莫须有 终归有

佞臣祸 第十二章 莫须有 终归有

“大理寺少卿,李承德。”天涯翻开册子。

李承德,河南路许昌人,十年前为河南焦县一主簿,本是进士出身,但却大材小用,多年来不得重用,为人正直恭善。

李承德家穷,进京赶考之费用,皆由乡里合力相凑,后中进士,虽仕途艰辛,却不背本心,每逢河南涝灾泛滥,其必身先士卒,援救乡民。

十年前,李承德父母双亡,李承德奔丧回家,后大病一场,面容尽改,乡里之人甚为叹息。服丧期间,李承德闭门谢客,待服丧期满,便再归政务,此后十年再未归乡。

而正是服丧归来,李承德便官运大改,先后掉往各州府任知事,而后火速升迁,官至大理寺少卿,期间不过短短几年而已。

“这人有问题?”天涯问道。

“第一,升得太快。”

“第二,病得太巧。”

“第三,行事作风变化太大。”

“第四,好巧不巧,他与杨天成是同乡。”

“原本我也觉得一切可能只是巧合,但既然如此之巧,那就难免勾起我探索的欲望。我本着无聊没事找事的想法,开始调查,却越查越惊心。”

“我派人前往许昌调查,发现在李承德服丧走后,便再未回过家。而就在其走后不到半年,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将李承德家族中的直系亲人全给烧死了,其中有他的叔伯和堂兄弟妹。”

“按理,发生如此大事,李承德理应归来奔丧,但他却没有回来。起初我以为是因无人报丧之故,但细查发现,当时的许昌县衙曾发过官方文件,向李承德任职之地报丧,据发文的衙内说,文书是他亲自送到李承德府上的,不可能有错。”

“所以这李承德是知而未归。我很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经各方打听,我才得知,李承德即便是官运大改,升迁无阻,却也是深居简出,而且与其共过事的焦县同僚均言,服丧之后容貌大改,判若两人。”

“我一时也是纳闷,心中疑惑,觉得怪异却又无从说起。我便讲这事与香儿他爷爷说来,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香儿的爷爷自北方遭受祸乱,便在魔教高手的护送下,来到洛阳。如今老爷子每日闲来无事便与天狼下棋对弈,只是,而今十五年过去,他们都老了,连豪情万丈的洛云天也是满头白发了。

“他老人家一句借体重生,让我茅塞顿开。”

“杨天成死的那把火就莫名其妙,李承德亲属死的这把火又是诡异十分。我便发动整个魔教和丐帮的势力,沿着焦县道许昌之间的官道调查搜索,如果李承德已死,那么他必然是死在这条路上。”

“终于,事情有了眉目,从一位渔家口中得到线索。大概十年前,一位渔家大鱼,却从河里捞上来一具尸体,尸体早已面目全非,这事在当地也是震惊一时,渔家讲此事上报,但却一直无人前来认尸,州府最终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做出判决,谁发现,谁领走。”

“渔家本就觉得打起死尸,已是大不吉利,如今连尸体都懒在他身上,但是民如何与官争,他只能认栽,领走尸体。渔家心想,能做点积德事就做点吧,便将此人葬在自家屋旁的小树林里。”

“当我前去破开坟墓时,尸体肉身早已腐化,只剩一堆白骨。至此,我就越发觉得事有蹊跷了,李承德亲人皆亡,我人能辨认尸体了。就在我急破脑袋之时,教中探子来报,李承德亲人虽死,但有一人可能辨得此尸,那便是李承德幼时的教书先生。”

“我便连夜请来这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已年近七十,却精神抖擞。知晓我们的来意后,便欣然同意,愿意前往辨尸。李承德是这位老先生最得意的学生,即便当初仕途不顺之时,老先生也视其如子,只是后来李承德的一些变化,令老先生不得不疏远,同时也心生疑问。我们前去请教,老先生也正好验证心中所虑。”

“一堆白骨,又如何能辨?当时我也是一肚子疑问。”

“自然可辨。”这是老先生当时的回答。

“这一辨,还真辨出个所以然。原来,李承德少时曾出过意外,此事知者甚少,而李承德的授业恩师正是知情者,甚是是当时的处理者。”

“李承德八岁那年,左脚小趾被毒虫所伤,伤势严重。他父亲无奈笑只能向这位教书的老先生求救,老先生亲自带着他去县城寻访郎中,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切除了左脚两只脚趾,方才保命。”

“削发断指,皆是大忌,即便断的是脚趾。此事李家并未对外声张,老先生也一直保守秘密。也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