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水师,除了日常安排的巡逻执勤外,其他每一次调度都要上报州府,而且每半年会将执勤记录上交至朝廷验核。但半年前的那次水师调度的备案却只有短短两句话,对出勤之后的情况更是只字未提。
另一个疑点便是,怎样的大事居然引得作为江南水师总兵的周守成亲自出马。若是小事,他贵为将军,何必亲自出马!若是大事,他既然亲自出马了,那为何备案只是一笔带过。这种看似圆满的做法,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只有在上面不去追究的时候,这种事才看去天衣无缝,如果真要刨根问底,这便是最大的破绽。
漕运船被周守成带的一百水师给劫走了,宗广言老实交代了他知道的一切。
以往漕运船负责运送盐、铁、煤等重要物资,但不会直接运送黄金白银,那是户部和兵部协作的事,还轮不到漕运司来管。但这次正好税银的运输与盐运时间上同步,户部便直接委托漕运衙门代为运送,毕竟现在处于战事时期,大军吃紧,让兵部大费周章派军队前来护送,比较棘手。于是,户部直接下达文书,让江南漕运衙门顺路运送此次的税银,既然户部没有主动找上兵部,兵部自然也乐得轻松,便没有过问。
可以说,历朝历代敢劫押送物资的土匪大有人在,但敢打漕运衙门主意的却少之又少。其中原因也很简单,军队护送,主要是陆上行军,第一是容易人困马乏,第二便是容易途径险地。一旦进入山岭地带,很容易遭到伏击,但水运就不同了,大型的漕运船在水上近乎主宰的存在,只要不遇到外敌和天灾,私人船只根本无法与大型的漕运船相抗衡,这也是漕运船随行护卫派的很少的原因。
任何可疑船只,一旦靠近漕运船,那就等待漕运船零距离的伺候吧!既然漕运船无人敢动,那为何税银不就用漕运来运输呢?这又是一个有关天地人复杂的问题。
首先,漕运受天气和河汛的影响,天气太恶劣,易翻船,陆上银两被劫,朝廷大军一动便能抢回来,在水上若是翻船,真金白银将全部犒劳河神,沉入水底。所以出于对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方便与否来判,朝廷一般不会将官银、税银和军饷进行水运。
其次,就涉及到地位问题了。三司六部虽上级不同,但级别相同,相互关联也相互制衡,主事者均是正三品,是朝中地位十足的肱骨之臣。而在三司六部之下,又有不少相对独立但级别稍逊的权职部门,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有漕运衙门和水师衙门,以及织造局和铸币局。论地位,这些权职部门低于三司六部,与六部又有职务上的勾连,但却不归六部管辖,按理漕运衙门和水师衙门既然同属衙门,那就隶属治安部门,应归刑部管,但实际上,漕运司是独立出去的,由朝廷直接任命。至于水师衙门,那就更特别了,衙门归于刑部,但水师已经是军队了,水师总兵的任命又受吏部调动,同时还受兵部节制,而水师衙门的开支俸禄却是由户部发放。也就是说漕运司比户部低半级,所以户部在运送税银时一般是不屑于找漕运衙门的,他们会优先考虑与之平级的兵部。
但这次情况不同,第一是时间上的凑巧,第二是与大金征战不休兵部很难调派军队前来护送,在这种客观条件的迫使下,才会选择由漕运衙门代为运送,现在看来这是有人故意安排的。
同时,也正是因为江南水师的特殊性,与六部中的几部均有交集,才使得江南水师虽只有区区五千人,但却地位非凡。在这江南一带,江南水师可以说是无冕之王,国都地处北方,对江淮一带的管制力其实十分有限。而江南水师与淮南水师正是这十分有限的管制力中最强的两股。虽区区五千人,但那也是军队,北方常年征战,南方所置兵力本就不多,但水上交通的必须性又使得江淮水师无法调动,可以想象,这就像是朝廷最后两枚钉在南方偌大土地上的强钉,如果这两支队伍出了问题,南方就会大乱。
所以,朝中权臣均是极力拉拢作为江南水师总兵的周守成。原本周守成也想利用自己特殊的位置周旋各方势力,但身在局中,又岂有自由之理!六部是拿他没办法,但六部之上还有宰相,那个权位上的人开口了,他没资格拒绝。
江南水师确实地位特殊,但不代表他这个水师总兵地位特殊,你不想干,秦桧随时可以让你下台,换个听话的人来干。并不是所有人都畏惧秦桧,六部之中以兵部和工部为主的两位尚书一向与秦桧不和,而其他四部皆是与秦桧勾搭成奸,秦桧一句话,他这个水师总兵就得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