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免打草惊蛇,赵伯琮没有将徐万清和周守成缉拿归案的消息上报上去,而是从他们手中拿到了整个漕运事件中的利益分配名单,以及他们为求自保早就整理好的名册账目,并让他们在相应的罪状上签字画押。
秦桧官至右仆射,为国之宰相,从二品大员,位高权重,想要扳倒他,就必须把他下辖的尚书省的六位尚书给牵扯进来。兵部与工部向来与秦桧不对路,到时候这两位尚书肯定愿意站在赵伯琮这边,至于其他四部,有了徐万清二人交代的东西,应该足够让这四位尚书做出明智的选择了。
从徐万清那里得到的信息来看,兵部与工部并不在此次密谋的圈子中,此事秦桧怎敢拉他们入伙!户部尚书钱卓光未参与利益分配,直接向徐万清发号施令的是吏部尚书李开名,徐万清并没有直接接触秦桧,以他的地位自然不需要秦桧亲自出面来招待,但他却暗中搜集了秦桧与这几位尚书之间秘密来往的证据,胆子也是不小。
不过,相比徐万清,周守成的信息虽然不多,但却很直接。拉拢他时,秦桧曾亲自出面,并且劫船前的所有指示,均有秦桧亲自命人向其传达。因为他职务特殊,不便将其分配给哪一部,况且不该对他具有调配权的兵部又与秦桧不对路,秦桧便只好亲自出马。周守成虽然只是个四品武将,但作为将军,没人敢小觑他,即便是在这重文轻武的大宋朝,手握千军的将军也是各大权臣招揽的对象。
半月后,赵伯琮沿水路回京,整个朝廷出奇的平静,暴风雨的前夕,这是一种让人变得平静。
赵伯琮将调查的结果上报至御书房,赵构只是随意翻看了一下,便作出批示。
“此事交由殿下全权处理。”太监将赵构的旨意转达给赵伯琮。
这下赵伯琮就放心了,他并不知道天涯与赵构之间的约定,如此大事,牵连出三品高官,没有皇上的旨意,谁敢胡来!既然现在赵构已经回复,一切由赵伯琮全权处理,那他就从尚书省开始,给大宋好好换一换血。
吏部尚书,李开名府上。
“不知殿下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殿下见谅!”李开名对于赵伯琮的突然来访虽然感到惊讶,但还是客客气气的起身相迎。
“本钦差前来大人府上,是有要事相商。”赵伯琮亮出尚方宝剑,直接摆出官腔。
“不知殿下所为何事?”李开名一惊,试探着问道。
“为了秦相爷的事。”赵伯琮也不打哑谜。
“相爷一生殚精竭虑,报效朝廷,实属不易,近来不少人污蔑相爷……”李开名闻言正准备侃侃而谈。
“好了,你自己看吧!”赵伯琮直接打断李开名的话,再说下去,他真的听得要吐了。
“殿下,这,这……这纯属诬陷!”看着赵伯琮递给他的文书,李开名急忙辩解道。
“没有铁一般的证据,本钦差也不敢跑来你一个三品大员府中造次,我来只是给你提个醒,同时给你指条路,如何选择,全凭李大人自己思量。第一,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第二,现在坦白,一切还来得及,可算戴罪立功;第三,李大人与秦相爷之间,最多只能活一人。本钦差手中的证据,足以让你这个官居三品的吏部尚书人头落地,满门流放,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冤有头债有主,你不是主谋,若能戴罪立功,便可从轻发落。”赵伯琮根本不给李开名狡辩的机会。
“李大人是聪明人,应该识时务,好好想想本钦差刚才的话,三日后给我答复。另外,我要提醒大人,圣上口谕,漕运沉船之事由本钦差全权处理,是死是活,皆在本钦差一念之间,但本钦差不是滥杀无辜之人,做的这一切,只是要给全天下人一个交代。”留下这句话,赵伯琮也不再理会早已惊呆的李开名,径自离去。
同样的情形也在礼部尚书刘原庆和刑部尚书孙有为府上上演,赵伯琮一一拜会了这三位参与此案的尚书大人,如何选择,他们心中自然清楚。
户部尚书,钱卓光府上。
“钱大人,可有考虑好啊!”光顾钱府的,是天涯。与聪明人打交道,无需拐弯抹角,天涯直接说明了来意。
“若是另外三位大人同意,本官自然同意。”钱卓光哪那么容易服软,站队这种事,是最讲策略的,他这句话既是拒绝也是同意,可谓留足了余地。如果李开名、刘原庆、孙有为三人愿意倒秦,那他显然也会见风使舵,站在人多的这一方,反之,他即便不保秦,也会选择中立。
“钱大人此言差矣,我来找钱大人,是因为钱大人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