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古镇恩仇记 > 第二十六章 回师新疆

第二十六章 回师新疆

完成广西剿匪任务后,部队驻防于东罗镇进行休整。

东罗镇位于桂西南扶绥县南部,东罗曾经是清咸丰年间的延陵国的国都驻地。东罗镇外有一个大型水库,就是客兰水库。马光把师部安排在这里。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非常清新。只见湖面无边无际,天连水,水连天,早晨的阳光辉映在湖面上,鳞波闪闪,金光万道。水鸟时而掠过天空,时而轻擦水面。这里的湖水是湛蓝的,清亮亮的,微风吹拂,湖面皱起一丝丝波纹。湖的彼岸长着一色柔和的绿柳。

湖里有一个小岛,岛上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远远望去,那万树丛中的金黄色、紫红色、翠绿色的亭台楼阁,像是嵌在绿色大翡翠上的五彩宝石。这里真是风景如画,人间仙境。

在马光的家里,每逢星期天,就有一大帮战友来聚会。马光好客,经常有很多战友是不请自来,喝得酩酊大醉,说一说掏心窝子的话,发一发牢骚,落得个逍遥自在,找了个发泄的机会和空间。马光从来不计较战友们酒后的言语。所以,大家都爱到他这儿来玩。

今天又是星期天了,夏云一大早就和警卫员小胡出去集市买菜。昨天晚上李文桐来电话了,说石花镇的一群大、小战友今天要来这里看看马师长。别看平时战友们来得多,可石花镇的小战友们,却是很少来的。这次是约好一起来,应该好好招待一下。李文桐一大早就过来了,她在屋里忙乎,而夏云就出来买菜、买酒。

南方的集市,是分大小集的。有按单双日区分的,有按季节区分的,也有按星期区分的。这里的集市是按星期区分的,所以今天是个大集,集市上热闹的很,附近的农民们在自己的小菜地里种的蔬菜,逢大集的时候,就起早挑到集市上来买。买了菜,赚了钱,就买一点家里急需的盐、醋、酱油等回去,有的人赚的钱多了,还买点肉回去,把肉挂在扁担上,一晃一晃地哼着小曲回家。那时还没有菜贩子,乡村里风俗还很淳朴。

夏云在街上买了很多菜,有黄瓜、茄子,蒜苗、韭菜等,肉类有猪肉、羊肉、牛肉,她知道马光爱吃饺子,特意买了面皮,回去后包饺子。夏云调的饺子馅是大家都喜欢吃的。她和小胡都拎着满满两篮子菜回来了。

十时左右,马荣来了,他给马光带来了两瓶好酒,就是广西有名的三花酒。这桂林三花酒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誉为为酒之王,是桂林人的骄傲。桂林三花酒以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品质优良而倍受中外游客的青睐。

他把酒朝桌子上一放,就嚷开了:“嫂子,中午要多搞点好吃的啊,我最近有点馋了。”过了一会儿,小分头来了,宋哲生来了,看他们手中拎的也是桂林三花酒。马荣问道:“哎,你们怎么也拿来的是三花酒呀?”

“这酒有讲究呀。”宋哲生说道。

“有什么讲究,说来听听,我们也长点见识。”马荣说道。

“先说这名吧。为何名为‘三花’,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酿造时酒糟熬了三次,摇动可泛起无数泡花,酒花细,起好几层花,俗称“三熬堆花酒”,简称“三花酒”。另一种说法是:在摇动酒瓶时,只有桂林三花酒,才会在酒液面上泛起晶莹如珠的酒花。这种酒入坛要起堆花,入瓶要起堆花,入杯也要起堆花,故名“三花酒。”宋哲生一字一板地说道。

“还有,三花酒酿造历史可追溯到南宋。原由“师司公厨”酿成,后传入民间,清未出现专业酿酒作坊,至民国年间,作坊遍及桂林。三花酒无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柔和,落口爽喉、回甜,饮后留香。适量饮用,可提神活血,有益健康。三花酒之所以优质,除了与采用清澈澄碧,无怪味杂质的漓江水、优质大米、精选的酒曲有关外,还因为桂林冬暖夏凉的岩洞所构成的特有的贮存条件,才使酒质愈加醇和芳香。”小分头的补充发言更为精彩。

小钟来了。小钟一进门,就神秘地说道:“你们猜猜,我把谁给你们带来了?”屋里的人相互看了看,好像在东罗镇的几个小老乡都来了,没有缺席的呀,于是,大家都摇摇头。表示不知道。这时,小钟把手一招,门外立刻进来了一男一女。看着那男人瘦高的样子,手臂上还挽着一个女人的手。大家一起喊了起来,“瘦长个!杨菊花!”原来他俩前不久也从益阳地方政府调到了野战部队。他俩对地方工作不是很习惯,加上语言上有些障碍,广西土话他们听不懂,他们的石花方言当地人也听不懂,工作起来有些别扭。还有于队长也调到益阳地委工作了,他们还是喜爱部队生活,就打报告给上级。很快报告批下来了,他们就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