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古镇恩仇记 > 第三十章 水口关烽烟

第三十章 水口关烽烟

为他们已经是在越南境内。叶柱紧随其后,密切监视周围的动静,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8时39分,他们终于安全到达某师指挥所。该指挥所设在山顶上一个大山洞内,洞内阴冷潮湿,洞壁上长满绿茸茸的青苔。进入洞内,友军某师政委胸部负伤,缠着绷带,正在向上级首长汇报战况,当说到部队的一些情况时,他忍不住地声音哽咽起来。该师师长听说别人要接替他们后,组织师部人员又冲上去了,正在复和前线与敌激战。

航军长立即与友军副军长研究了新的战斗方案,确定某师部队继续在原地坚持战斗,我部16师一个团超越友军的战斗队形,向班莫、坂猪、空瓦进攻;另一个团沿公路在博德、巴脱超越友军两个营的战斗队形,向复和进攻。两个团同时打响,展开行动。

由东溪向东北行19公里,就是越南复和县城,有3号公路直通中国水口关。从水口到复和,到东溪,到高平,都是公路直达,越军判断这里是中国坦克部队的主要进攻方向,因此布置了567团、大弄公安营、复和县独立营、混合炮兵营和武装特工队。利用沿途有利地形,构筑了以平射炮、高射炮、火箭弹组成的反坦克武器,与高射机枪及各种轻重机枪组成的层层火力防守阵地。

下午2时15分,16师超越友军某师战斗队形投入作战后,航军长一直关注“铁拳团”和“钢刀团”的作战进展情况,关注复和舟桥的架设和靠松山、着迷山的道路打通情况。因为前者是交通咽喉,关系到大部队的后续参战行动,后者是通向东溪、迂回高平的必经之路,关系到下一步攻占高平的战役展开行动。

平江从复和城西流过,江宽50米,水深3米,平时是靠摆渡过河,极大影响我军的战斗行动。对方还在对岸的着迷山上用机枪封锁着渡口。

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坦克团的12辆坦克搭乘2个连的步兵,经325高地时,遭敌袭击,坦克被打坏6辆,2个连的步兵几乎全部牺牲。16师侦察连受命去东溪一带侦察敌情,由高副科长、卢参谋带队,出发后就失去了联系,已经5个小时了。48团摸到325高地山腰,被敌压制,行动受阻。

10时21分,舟桥团开始架设,我军炮兵开始炮击着迷山,靠松山,师高炮营也奉命进至复和保卫浮桥。12时30分,浮桥架设成功。第一批部队冲了过去。

等叶柱赶到桥边时,敌人的子弹就密集地打了过来。原来敌人隐蔽在对岸山洞里。舟桥团架桥时,他们就用冷枪、冷炮射击,打伤了不少战士。现在发现了我军渡河的行动,企图拦截、阻止我军过河。姜副参谋长命令叶柱带几个人冲过去,因为48团在着迷山仅仅是占领了表面阵地,山洞里还有不少敌人没有被消灭,影响着大部队的作战行动,还要尽快打通靠松山的道路,与东溪的我军会合。冲过去既是当面传达军首长的指示,还要了解河那边的实际敌情,向军首长汇报,供军长定下作战决心,还有,师侦察连的情况,首长也很担心,还要与失去消息的师侦察连取得联系。高副科长叶柱很熟悉的,知道他的能力,但没有他的消息,总是让人忐忑不安。

叶柱看了看姜副参谋长,姜副参谋长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他,鼓励他说,“勇敢地冲过去!”叶柱稳住神,喊了军侦察连的几个战士一起过河。

叶柱第一个带头冲上桥头,刚跑到桥面,一排子弹就打在了他的前面,叶柱连忙卧倒在地,敌人认为打中了他,转移了枪口,向其他目标射击。叶柱趁此机会,一跃而起,飞快地向对岸跑去。只听见子弹在耳边呼叫着,打在身边,桥上,水里也是飞溅着浪花。敌人用的是重机枪,又是远距离射击,所以准确度不高。

这时,我军的高射机枪采用平射的办法(这是在越南战场上的创举,实践证明非常有效),向敌人开火了,向敌人所在的山洞洞口射击,敌人的火力被压制、被削弱了。战士们在叶柱的影响下,也很快地冲过来了。他们赶快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蹲下,看到一个光着赤膊的战士,叶柱运动到他的身边,他告诉了部队目前所在的地点,叶柱终于找到了48团参谋长张锦,传达了首长的指示,部队很快就向靠松山方向运动。

叶柱也跟随部队来到靠松山,察看地形。靠松山,一侧靠山壁,一侧为河谷,转弯较多,砂石路,路面狭窄,车队行进困难。两侧山地为有树山林。卡林附近有一公路通往深处,通至何处不明。(图上没有此路),桥、涵洞一旦被敌破坏,交通易被切断。工兵保障很重要。

下午3点多,叶柱终于返回了指挥所。顺便带回了48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