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秦末时期还没有大刀这种兵器!
各位亲们可要注意了,秦末时期的武器种类其实并不多,一般来说比较常用的也就是青铜戈、青铜剑、青铜戟、青铜槊等,远没有后世在武侠、演义小说中所说的什么十八般兵器。而且当时的铁制兵器很少,因为冶铁业在那个时候刚刚兴起,还极不发达,生铁产量极低。大刀这种武器是由铁剑演变过来的,而铁剑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得推至西汉。在频繁的战斗中将士们终于发现铁剑较脆,在下劈的过程中容易崩断,所以经过长期的改进,单面刃而背面宽厚、适合大力砍杀的大刀终于出现了。
中国大刀一直到了唐朝才最终定型。造型优美、质量上乘的唐刀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而且是当时著名的世界三大名刀之一(分别是中国的唐刀、阿拉伯世界的大马士革弯刀和马来亚地区的马来刀)。而久负盛名的日本武士刀,也不过是中国的唐刀东传至日本后的另一种版本。
而且小日本似乎还没有缴纳专利使用费,有侵权的嫌疑。
汉剑也是非常有名的,当然了,这里所说的汉剑指的是汉朝那长达一米多可以斩马的铁制剑。
军师陆贾可是21世纪南京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他终于回忆起这些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现在他终于得感谢那些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们的絮絮叨叨了,知识还真的是力量啊。
那为什么彭越所指挥的反秦义军被人们叫做跄头军呢?军师陆贾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人在冲锋上阵之前都会以手捶鼻制止流血,以头抢地直至头破血流,然后发了疯地怪嚎着冲向敌军。这帮人行动怪异,但作战能力却很强,似乎很少有失败的时候。
军师陆贾心想古人就是他妈的愚昧无知,这帮人不就是故意炒作吸引眼球引起敌方的惊骇,然后打了一场心理战吗?这和越王勾践与吴王阖闾交战时令死囚在军前刎颈自杀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军师陆贾、行军主薄萧何陪同着沛公刘季见了这支奇怪的反秦义军的头领——彭越。
彭越是个五大三粗、说话瓮声瓮气的人,浓眉牛眼,一看就是个赳赳武夫。不过随着交谈的深入,军师陆贾很快就发现彭越并不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粗人。
会谈中彭越提出两军联合,齐力攻打这附近的一支秦军。二哥刘季很痛快地答应了,但不知怎的,军师陆贾的心中却莫名其妙地涌上一丝担忧。
但是军师陆贾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会有这种莫名的担心,所以也就没有反对。
果然,这次交战很不顺利。彭越非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部队为先锋,交战伊始跄头军就开始老一套地捶鼻跄地;可惜对阵的秦军基本上都是老兵油子,对此不仅不惊骇反而哈哈大笑。
等到彭越的跄头军前戏做足开始怪叫着冲锋时,对面秦军一阵密集的箭雨射来,顿时冲锋的跄头军倒下了十之七八,剩下的也多带伤,怪嚎着没命地逃回来,反而将二哥刘季的大军冲乱。
交战失利,二哥刘季只好率领大军撤退,退到栗县。一路上沛公刘季跳着脚破口大骂那该死的彭越,说他是丧门星。这时的沛公刘季只有两万军队,而且由于遭遇新败,士气普遍不高。就在此时,他们遇到了一支强劲的反秦武装——刚武侯的义军。
刚武侯的义军约有四千多人,战斗力很强,在这一地区十分有名。正巧副将曹参自告奋勇主动请缨,说刚武侯是他的故交旧友,他愿意单枪匹马前去说服此人前来归顺!
二哥刘季自然很是高兴,他特意为副将曹参设下丰盛的筵席,为副将曹参隆重地饯行,并说只要刚武侯带兵归顺则会大大重赏!
副将曹参兴高采烈地去了。然而行军主薄却眨了眨狡黠的老鼠眼,在沛公刘季的耳边耳语了几声。沛公刘季的神情立马严肃和复杂起来,最终缓缓地道了一声:
好的,我知道了。
军师陆贾预感到这里面有鬼,他很不放心,于是等众将都散去后他上前小心问道:
二哥,刚才行军主薄萧何对您说了些什么?可否也能让小弟一闻?
在自己的结拜兄弟面前沛公刘季当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于是乎他把刚才行军主薄对自己的一番窃窃私语对三弟陆贾说了。
军师陆贾闻言顿时大惊失色。原来行军主薄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
他对沛公刘季道,刚武侯此人雄才大略,此人为蛟龙猛虎,绝不可能久居人下。现在正可以借此天载难逢之良机将其军队收入囊中,然后斩草除根!
军师陆贾的心脏咚咚地狂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