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谋生的民间艺人多是迫于生计的穷苦百姓。但这对父女俩却在地上树了个纸牌,上面用娟秀隽永的魏碑体写着:为抗日捐款诸公义唱。那父女俩补丁摞补丁的寒酸衣饰和因长期营养不良而黯然蜡黄的脸色,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专注卖力的弹唱。趁着史招财走神儿的功夫,韩冬脚底抹油溜没影了。
沿途大堆儿小堆儿的人群里,不时的就有用几个桌子临时拼凑搭起的演讲台,多是大学里的青年学生在激情演讲着,内容多是传递战讯、评论时局、抨击政府、激浊扬清。
与之民众相比,这个时代最有激情、最为敏感、最敢放言的当属青年学生。其实,每当外寇入侵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的民众就会体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它像粘合剂一样,迅速自我粘合起社会各阶层来一致对外,而在这个凝聚力的中心里,最先锋最耀眼最光芒四射的群体无疑是激情和热血俱沸的青年学子们。
韩冬在人群里穿来穿去,东听听西瞅瞅,眼睛顺便扑捉着景色,大快朵颐。忽然,一个脆丽的声音在前面不远处传来,虽演讲得激昂奋进、投入生情,但那一声声如黄鹂一样好听的音质,让人一听上去,就有一种想立刻一睹容颜的生理冲动。韩冬毫不犹豫的溜了过去,挤进了人群里。
两根竹竿横扯着一个红色的条幅,黑色的大楷字异常醒目:金大附中援沪宣传队。两个二八及笄少女一前一后站在临时讲台上,虽是灰衫黑裙的校装,但齐耳的短发,莹润的皮肤,盈盈蓄水的双眸,小巧瓷样的琼鼻檀口,雅气庄素,让人掠目惊叹。更为称奇的是两个女学生居然长得一模一样,前面演讲的一个素雅之中暗蕴干练,后面的那一个捧着募捐箱,柔弱之中隐含曲韧,两人在台上一动一静,两两相映,直教某人欣赏得旖念迭起,惊为天作,差点涎水横流。
“……同胞们,去年日本人乘我不备,出我不意,强占我东北河山,烧杀淫掠,罄竹难书,其抢劫之剧,屠杀之惨,征诸世界,前所未有,而今又在我上海再燃侵略之火,其凶恶贪婪的本质,世人皆瞩目。昔日对我拜海朝服的蛮狄蕞尔小国,如今仗恃船坚炮利,对我华夏之族,尽逞凶恶利爪,在在寻衅,真是欺我中华无国无军无人吗?真是欺我中华大地现今博浪无锥,荆轲无剑吗?”
激昂处女子挥舞的手臂在空中挥着愤慨的曲线,但其生气的样子却如邻家小女的嗔怒薄怪,看得某人骨头都酥了二两半。
“好,讲得好。支援国军反击!打倒东洋鬼子!”鬼使神差的韩冬在众多的台下听众里,率先振臂高呼起口号来了。独特的破锣嗓子一亮相,周围的听众跟着呼喊起口号来。情迷而亢奋的韩冬没有注意到此时人群中一道恶狠狠的寒芒刷的射了过来,如同狙击瞄准镜一样死死地套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