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田一雄的心瞬间燃烧起熊熊的战斗炽焰。
优秀的指挥官80%的作用和关注力就在于会娴熟的激励下属。
北洋贞治郎深谙指挥官驭下之道。接二连三的围剿失利,使他清醒的意识到此番再次踏入支那国土,初战不捷是个凶兆,不求战功如何显赫,可别阴沟里翻船,如果单单围剿这八个人就损失巨大,弄不好他该被打入预备役进入冷宫休息了。而他正逢战事之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才是上策,因为他距离将军只有一步之遥了。
在亲眼见识了对手出色的军人素质和优秀的战术技能后,他有些后悔自己的贪功和冒失。现在站在山林的边缘,再次确定对手遁入其中后,他果断的决定继续启用跌遭失利但熟悉山地作战的伯田一雄少佐。
军人是什么?杀戮之器?民众国土守护神?国家暴力和抗暴力机器?其实从生存的角度讲,军人就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军人的职业和政客一样,有时甚至比政客的勾心角逐还要凶险万分。高级指挥官做任何事之前,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在军队这块职场上,同样忌讳锋芒毕露。凡是显露卓越的才能或露出野心勃勃气势的人,在职业上都是短命的。战争时期还得枪林弹雨冒死冲锋,军人是每一个时代的高风险的职业。
支那古语说得好:攀上不忘携下,升迁不伤左右。藏心计于内,示恭谦于外。吃军人这碗饭,同样需要上下和顺,左右圆通。同样需要处事老练、睿哲、从容、权谋机变,时刻记得做事留有余地,到时才会进退有据,不乱方寸。
已过不惑之年的北洋大佐,深悉人生之道,他晓得人生的许多道理并不是靠聪明就能理解的,有时要靠荣辱沉浮后的彻悟和感知。
刚被接回来的伯田一雄见到北洋贞治郎时还忐忑胆怯的心此时稳稳的沉到了肚子里。原本担心被叱责训骂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反而被上司继续信任有加的赋予追剿指挥权,这使得伯田对北洋大佐的胸襟和指挥修为愈加钦佩。
帝国陆大毕业的伯田一雄具有这个时代日本新生代军人普遍特有的个性,即犯错后,不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他信奉伊藤博文的人生座右铭:永不向人讲“因为”。这个个性特征决定了他的行事风格就是追求结果,至于其中的过程,他喜欢用他崇拜的大日本帝国的军神东乡平八郎海军元帅的话来表述:如果你的剑不够长,那就向前跨一步。
伸手再次幸运的接过追剿指挥权的伯田少佐立刻开始编配部队,没有废话。这一天一夜的总结所想立刻赋予到行动中。以一个中队为追剿作战单位,里面分出四个独立作战单元。其中三个作战单元呈品字形出击搜剿,另一个在后面做预备队兼整体的后卫队。
与飞鹰队交手的心得几乎颠覆了他心中的步兵操典原则,日军陆战步兵崇尚的“子弹是懦夫,刺刀是英雄”的尚武遗风,在诡异莫测的山地作战中,自缚手脚,根本施展不开。谁会在树林里与对手零距离比拼刺刀呢?相反,山地作战最合乎战术原则的就是支那对手灵活的近距离的火力配置。
战斗中的总结和学习是活着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不二法门。伯田一雄照猫画虎,集中了混成大队所有的冲锋枪手临时组成了三个冲锋班,配属给一线的三个作战单元。从熊再峰他们那里学习到的就是提高近战火力打击力度。甩调不实用的重机枪火力,改为每个单元配置一个装备两门轻迫击炮的炮排。
为加强相互的联系和必要的战术支持和火力援助,每个作战单元配备一步电台。从当地镇公所强制性的征调了四名熟悉这一带山区地形的向导分配给各个单元。
当伯田一雄调配完追剿部队的编制后,时间又过了一个小时。看着整装待发气势盈溢的追剿部队列队完毕,北洋贞治郎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
“伯田君,支那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希望你此次率领诸君发扬帝国军人忠勇善战、悍不畏死的精神,胜利完成使命,我将期待你和诸君英雄般的凯旋。”
伯田一雄率领出征的一众尉官整装肃立立正敬礼道:“请联队长阁下放心,此次就是追到支那的北平城,也要誓将这股猖狂的支那人消灭,为帝国陆军第39联队的战旗上增添荣誉之花。”
一队队杀气腾腾的追剿部队迅速淹没在眼前的林海之中,惊起了林中栖息的鸟群乍然蓬飞,在林区上空久久盘桓。
飞鹰队弃车钻入山林后,跟着甄海鹏他们这群以山为家的向导们,快速的行进了十多里地。
背着韩冬一路走得浑身是汗的胡硕一直注意听着肩上韩冬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