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著名军事作家朱苏进说过这样的话:整个战争史里都暗藏着一个更痛楚的事实,即从纯粹军事艺术角度来讲,划时代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大多是由侵略者那一方创造的,而由被侵略那一方消化吸收,最终击败侵略者。凯撒、拿破仑、希特勒,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大师兼卓越的军事艺术开创者。我们最终消灭了他们,然而我们常常用十倍的血肉才能埋没掉他们那一份。剩下的那九倍血肉,是我们为他们的军事艺术而付出的代价。之后,我们还得继承他们的军事思想、军事艺术,犹如他们活在我们体内,活在我们的兵器上。
这话说得给力!说得辩证!说得透彻!
战争初期,侵略者所具有的侵略战争优势往往是实实在在的战争优势,无论是军事武备、军事思想、还是军事人才。熊步云始终盯着德国的发展和动向,直到有一天突然接到了来自德国的电报。
1935年1月,德国收复了被法国占领的盛产煤矿的萨尔地区。
1935年3月,狂躁蛮横的希特勒干脆一脚将《凡尔赛和约》踩在脚下,挥手扯掉了罩在头顶的温情脉脉的政治伪装网,在欧洲的政治舞台上,彻底摆出一副光脚不怕穿鞋的光棍样,恢复全民兵役制,组建军队,开始军备扩张。为防止其他国家暗中对德国的工业军事等进行破坏,希特勒拿出大笔资金强化卡纳里斯执掌的谍报网络。
资深的纳粹谍王卡纳里斯为报答希特勒的知遇之恩,尽快恢复德国的战争机器,壮大德国的军备力量,他夜以继日绞尽脑汁。有一天,在众多的下属建议中,他一眼见到了一份让他眼前瞬时一亮的提议书。
这是身在德国谍报局二处工作的一战时东非战场的特战英雄希普尔上尉根据此时德国的实际情况,大胆的提出了在谍报系统中率先组建德意志特种作战分队用于执行特殊军事任务的构想提议书。
德国国防军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德国军人把军人的荣誉看得无比崇高,把非正规部队作战看做是对军人荣誉的一种侮辱。国防军统帅部那些将军们始终固执的认为如果战争是因为使用了特种兵才胜利的话,这样的胜利也是可耻的。
观念是一个行业发展的理念基础。当新观念和旧观念发生冲突时,却往往是旧观念在开始阶段占据绝对的优势。
一战时在东非战场实战拼杀出来的众多特种作战的职业军官们,被来自德军统帅部高层的将军们固执的观念压制住了职业发展的最好时机,锐气、锋芒和创造力在等待的蹉跎岁月中渐渐的消弭了。
当慧眼识金的卡纳里斯亲自邀请希普尔到其办公室里畅谈计划时,听完希普尔对特种作战部队的战略战术的使用和分析后,间谍出身并对德军那些高级将领的固执十分不屑的卡纳里斯当即拍板责成希普尔先征召训练成立一支隶属谍报系统的特种小队,执行谍报组织的秘密军事行动。
很快,普鲁士的老城勃兰登堡开始荟萃精英军人,其中包括一小撮儿一战时东非战场上的“老兵”。而最远的一束秘密电波竟然直接发往亚洲的睡狮——中国,起初,身负重任的希普尔常常站在地图前深深地凝望亚洲那块神秘的大陆沉思等待。
勃兰登堡特种部队在国防军歧视的目光中悄悄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几年后,正是这支被正规国防军看不上眼的勃兰登堡特种作战部队,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第一枪。
从闪击波兰开始,挪威、比利时、荷兰、苏联,整个德军的闪电战,无论是西线战场还是后来的东线战场,每一场战役或大的战斗,之前都闪耀着勃兰登堡特种部队的身影,最终德军统帅部的高层将领们不得不承认,战争初期德军令人生畏的闪电战,没有一场离开过勃兰登堡特种部队提前策应的经典战例。骄傲而固执的德国将军们不得不为那些为德军闪电战做出特殊贡献的勃兰登堡特种部队不计代价的颁发了德国军人至极荣誉的铁十字勋章。
战争最终成就了勃兰登堡特种部队的威名。
然而又有谁知道,德军这支命途多舛的特种部队的建设,刚开始组建时竟然是从遥远的中国“克隆”回去的呢?勃兰登堡特种部队最初的编制、训练,是依据中国军政部特勤支队的组织构架、教官体系、训练科目、训练套路的基础上,成功创立的呢?
历史只会记住强者的光辉。来自弱者的萤火之光往往被人忽略掉或被故意删除掉。
然而事实上与德国勃兰登堡部队有着某种特殊关系的中国军政部秘辖的特勤支队,也因为本国度复杂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