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轻拍着船舷,海风轻抚着脸膛,远方水天一体的世界,带给人的感觉是视觉上的极度孤独。
埃勒伫立在甲板上,那双深邃而刚毅的眸光仿佛要穿越无垠的大海,去搜寻不久前他在海上丢失的人世间最宝贵的一种东西。
埃勒教官,不,此时应该称他为埃勒少校,德国谍报局一处(即早期的秘密情报处)亚洲科驻中国站少校站长并兼任中国站“家庭乐队指挥”(即行内人称之为间谍圈里的间谍圈儿)。
资深谍王卡纳里斯将军自1935年受命执掌德国谍报局后,大肆吸收前德国军官、教授和律师,仅用了短短的时间就建立起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庞大的间谍网和反间谍网,势力布局渗透整个欧洲,包括南北美洲、亚洲和中东地区,几乎覆盖整个世界。第三帝国战前的谍报网堪称世界上最完善、质量最高、分工明细有序的典范。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遥远的东方发生的这场注定要爆发而且是两个东亚民族之间不死不休的淘汰战争,令卡纳里斯将军一时极伤脑筋。他无法预测这场战争对于世界来说是什么信号,最终会打多长时间,会在多大地域范围内进行战火蔓延,最终会牵扯到多少个国家,但根据1936年的德日两国的反共轴心协议,他预测到德国在不久的将来,将被迫选择站队,那将意味着德国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即将终止,而一直充当驻中国的军事观察员们也就是一直备受人关注的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奉命回国是迟早的事,而一旦军事顾问团回国,他将失去亚洲大陆上观察战争的一双眼睛。
卡纳里斯在谍报领域里的超级天赋表现在他总比别人提早一步或半步,总是先于别人未雨绸缪的布局。
慧眼识人的卡纳里斯早就从正在为谍报局二处(早期的二处即从事破坏,颠覆,心理战和突击队特种作战)秘密训练勃兰登堡特种作战分队的教官资料里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埃勒。埃勒的与众不同并不是他的军事技能,而是他在中国的特殊经历和背景,隶属中国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军政部特勤支队的军事教官,这个隐蔽而不张扬的位置,以及于此相应的中国军界人脉关系和独特的观察视觉平台,令布局高手卡纳里斯眼睛为之一亮。
重新穿上军装正在为德国的勃兴而愉悦忘我工作的埃勒,怎么也没想到他自己无意间一步迈入了军事间谍的行列里。尽管埃勒不喜欢这个职业,但当希普尔中校领着他去了一趟卡纳里斯办公室回来后,德国人身上固有的忠诚品格和遵守纪律执行命令的军人作风,使得埃勒最终接受了这个新的身份。恰好这时他接到了熊步云的电报,委托他采买一批军火,并请他安排飞鹰队在年底前脱离目前学习工作之地回国待命。
时间巧合上了,机遇来临了。
埃勒知道,这次再去中国,他不再是为了友情,而是为了他的祖国。
友情可以穿越国界,无民族地域之分,但使命是有国家属性的。
他不知道再次面对熊步云时该怎么说,但他知道他必须还要取得熊步云的认可和信任,包括飞鹰队的信任。如果将来视线中没有了飞鹰队,那就等于他被排除在了信任之外,就等于他将失去军政部特勤支队这个特殊的隐藏和观察平台,那他将面临着难度极大的工作困局。
埃勒认真的办理着熊步云交代的委托任务,只是谁也没想到日本在淞沪战役后,兵锋直指南京,南京保卫战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城破兵败。中国巨龙发出了哀痛的哭泣!
战局变化太快,首都即将被占领,埃勒以为中日战争不久之后就会结束。这时他接到了熊步云的催促电报,明确命令飞鹰队回国报道。顺便告诉埃勒,别为他担心,别看首都失陷,中日战争实际上才刚刚开始。
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惯性,首都被人家占领了,就意味着战争结束了。但埃勒知道熊步云此时绝不是在跟他开玩笑。中国这个民族太深奥,太古怪,如果真如熊步云所说,中日之间的战争这时才算是刚刚开始,那日本就算是彻彻底底的掉进了战争的泥潭陷阱里。
有意思有个性的古老民族!埃勒一边思索琢磨着中国的神秘性,一边召回飞鹰队。
1937年12月底,恢复黄皮肤黑头发真实形象的8名中国留德军事人员在众人的拥抱欢送下登上了一艘驶往亚洲英属殖民地香港的商船离开了汉堡港,几乎和两年前来到德国一样,随行领队的是埃勒和几位德国军事教官。
船刚驶离码头,埃勒就被熊再峰请进了房间。
“在例行查房之前,我们之间有半个小时的谈话时间。”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