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近卫队出击 > 第二章 血祭黄陵 第一节 领袖之虞

第二章 血祭黄陵 第一节 领袖之虞

民国26年(即1937年)。

衰败、凄凉、悲壮、孤独的抗战第一年。

病秧的中国龙——往日西方人眼中没落、颓靡、畏缩、懦弱、已经失去了战斗血性、失去了反抗精神、失去了民族魂魄的东方古国在上蹿下跳凶相毕露的日本人在在进逼的武力挑衅下,终于龙首昂啸,果敢坚决的发出了悲烈的抵抗、战斗的抗战呐喝!

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军旗裹着硝烟和战火,支离破碎但却傲然的深深的扎在被炮弹犁过数遍的滚烫的阵地上!

被鲜血浸过的板结的国土上,数万国防将士英勇决烈的尸体旁,是一堆堆、一排排断肢裂足陪葬的日寇官兵。

在每一块被突破的阵地前,在那流着英雄的鲜血和被炸得一地枪械零件的滚烫的沙场上,在那一面面千疮百孔却屹立不倒的猎猎国防军旗下,被消耗掉数万国防精锐的日本侵略战车被迫停滞下来,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成了战争鬼话。

中国龙终于愤怒的出手了!

出手就打出了惨烈的血性!

世界的目光瞬时聚焦在亚细亚洲硝烟杀戮炽烈的中日战争舞台上。

民国27年(即1938年)。

武汉军事大本营。

刚刚结束了一场高级军事参谋会议。

防空地下室的空气流通效果不是很好,一股淡淡的烟草味还徜徉在浮尘中。

去而复回的何应钦将军默默然站在绿色台呢铺就的会议桌旁,静静地注视着巨幅作战态势图前正独自环膀抱臂聚神凝视的一个背影。

笔直的裤线,熨烫得体的戎装上衣,一根斜肩皮带连接在腰间宽版军用牛皮武装带上,整束着周身上下都是一股冷冰冰的直角线,一颗硕圆的充满睿哲的光秃秃的脑袋,从背面看竟也是见棱见角,凸显出主人倔强不屈的个性。

蒋中正。

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防最高会议主席、海陆空军总司令,中国近代史上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中华民国真正的元首。

此时此刻,这位中国的领袖正在思绪的飞扬之中。

之前尽管成功的将侵华日军的主力由平原地带吸引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战场,但日军的顽强和惊人战斗力,还是迫使几十万国防精锐败退上海和南京。上海和南京两地的先后失守,曾一度引起中国抗日局势的极度危机。

国家之兴亡、族种之灭存的局势危机曾一度险之又险的打压和考验着眼前这个光头领袖的神经和意志力。

这个此刻背影消瘦挺拔,时刻军容整洁,肃穆严谨,不苟言笑,具有超强自抑力、忍耐力,拥有令任何对手都赞誉有加的钢铁般意志力的中华领袖,孤独的一个人如牛负重,承受了战争前期如涛如潮如岳如山的巨大压力。

面对日军势如破竹的攻击速度和国军战场的一溃千里,当整个世界都准备抛弃他和他领导的三民主义的中华民国时,就连日本人也含羞带辱的宣称不以他和他领导的国民政府为谈判目标时,他却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合纵连横的统帅力,率领那些西方人眼中的二三流的军队和政府的群公百僚,按照战争爆发时的国防预案,硬生生将日军的先期锋锐和战略方针搅得七零八落。

当他用铁腕手段断然惩处了以山东韩复榘为首的四十多位败逃将军,基本上稳定了华北恶化的战场局势后,日本人拟南北夹击打通津浦线的战术格局已然形成。

此时,望着即将硝烟尘起的第五战区,看着由桂军、川军、西北军、东北军等地方部队组合的国防武装力量集结布防的第五战区态势图,蒋介石暗暗自责。但奈何国防之精锐大多已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受到重创,而二线部队尚未组织到位。表面上看,此次被迫组织的徐州会战,意在迟滞日军溯长江而上或沿陇海线西侵,实则真实的战略目的是以空间换时间,让损失严重的国防各军得以补充和训练新兵,尽快恢复和增强战斗力,用以确保接下来的大武汉保卫战。

对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蒋中正蒋委员长心中还是有谱的。作为政治对手,彼此博弈了这么些年,都非常了解对方的品性,他相信李德邻这次会全力以赴的。

军阀军阀,无论是大军阀还是小军阀,南军阀还是北军阀,争的都是地盘和利益,但归根到底追逐的都是权利。

而在权利的制高点上,自然只能有一个人持剑上位,剑驭诸侯。

现在是他蒋中正帅掌中华。

在祖宗传下来的江山社稷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