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钦默默的注视着委员长的背影,恰到好处的保持着沉默。
他没有在身旁的皮制椅子上坐下来,而是恭敬的站立着,并保持着一名革命军人的仪表风姿。
他对蒋中正的敬畏是发自内心的。
看着蒋介石孤独的背影,何应钦能感觉得到此时此刻他的忧虑、焦急、愤怒和无奈。
国危、国亡、族灭、族兴,此时都系于眼前这个拥有超人般钢铁意志力的人身上。
身为军委会总参谋长和军政部长,身兼战争时期戎机要职的何应钦明白一个道理,在中国,逢此历史巨变的时刻,中华民族多是在一个领袖的感召和领导下,迅速积聚起全民族的战争能量,齐心齐步,同仇敌忾,才能调动起全国的战争资源,打赢一场反抗异族异国侵略的反击侵略战,此时目下,中国拥有绝高统帅力和威望的人,只有眼前这位背影消瘦但意志力坚定,政治智慧高超但刚柔恩威手段老练的军人政治家蒋中正。
深谙历史的何应钦知道,中国人对于领袖人物的依赖是任何民族不能比的,越是危急时刻,对领袖人物的依赖越强烈。
能够让全党同志、全国同胞、全军将士在极短的时间内服膺一个人的领导,站在一面旗帜下,胡越同舟,抗击倭寇,在现下的中国,除了蒋中正委员长,别人根本不敢做第二人想。这也许就是领袖的魅力吧。只要紧紧追随蒋委员长,支持他领导下的中央政府,就一定能挨过抗战的艰险时期,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希望曙光。自己所要做的,就是以他为榜样,处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好自己职司之责。
作为股肱领袖、羽翼中枢的上百万国军的大总管,此时的何应钦也尽显疲顿之色。作为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近些时日还主持统筹了粮食统制、资源统制、交通统制、民众组织与训练、金融财政的筹划等各项工作。
战争前期,国家混乱,诸多事项,纷至杳来,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何应钦投入了极大地耐心和责任心,成功的沟通了军政部与资源委员会、财政部、交通部、铁道部、经济委员会等方方面面的联系,保障了军需。
然而战事一开,琐事不断,弹药粮糈、兵员编制,壮丁训练,单就兵员招募和训练这一项工作,就算不吃不睡都跟不上各战区伸手要人的速度。兵啊兵,现在全国战场到处都缺兵员,上海、南京两地失利的战役后,国防精锐损失过半,很多部队建制被打散、被打残了,也有很多撤退时跑散了、跑残了,战争战争,没兵拿什么打?要不是之前军政部制定出比较完善的国防预案,此时必是一团乱麻,几无下手之处。
何应钦亲手制定《统一兵员征募及补充方案》,并迅速在豫、皖、赣、闽、粤、湘、鄂、川等省设立了军管区司令部,积极招募补充新兵员。现在能调动的各省保安部队,差不多都抽调出来,打散后补充进受损严重的国防各军中日夜整训。对日作战,武器装备、部队训练比不上日军,若人数上还不能保持优势的话,那这仗就没法打了。
战争前期,日本军队之所以骄狂暴虐,嚣张狼态,就在于它的武器装备精良,部队训练有素,这一点何应钦心里非常清楚。“七七事变”之前的情报统计,日本的总兵力为:
兵员:448.1万人现役兵:38万人后备役兵:73.8万人预备役兵:87.95万人第一补充兵:157.9万人第二补充兵:90.5万人也就是说,战前日本的战斗兵为:199.7万人(即现役、后备役、预备役兵员之和)。而彼时中国军队总兵力(不包括中共红军)为:
陆军现役兵:170余万人壮丁训练:150余万人虽说中国民众丁多,但不是招募来一名农家子弟,发他一枝中正步枪他就可以上前线去和日本老兵拼刺刀了。一名国防士兵的合格成熟度,没有半年一年的高强度训练,是不能算作武装力量的一份子的,否则上了战场也是送死。所以说,国防武装力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花费的是时间。而现下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战争的日程表是不以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参照的,日军不会等到中国重新整备武力再行侵略之径的。好多工作都是在燃眉之急下做成的。现在不是追求工作效果的时候,而是迅速行动起来的工作效率,一切都是在与日本人抢时间。
时间!寸阴寸金!
战争时间就是胜利的重要元素!前线战局危如累卵,正面战场上几十万国军抗衡着日军最鼎盛时期、最精锐的野战部队、战斗攻击武值最高峰的战争机器的疯狂进攻,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国防将士用生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