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白日,毒辣的太阳,把大同平原烤成了蒸笼,这万里无垠的稻浪深处,一条长长的车队缓缓移动。朱骏众人带着队伍开往杞县,本来朱骏以为路过开封时候可以进城整顿一番,重新购买一些粮草马车,马倒是够用,只是那些俘获的蛮子战马大都是北方的良马,甚是抢眼,却很喜欢犯蹄子,时不时小乱一番,拖延队伍移动的速度。半路上只能把那些马匹撤下车来,换上庄丁自己的马匹。
庄丁马匹是圈养而成的,自然驯服的多,花去了一个多时辰,队伍才慢慢的正常起来。许多庄户原本是不愿意迁离的,经不住战争的恫吓,却也不得不跟着大队南迁。若是留在庄子里,即便饿不死,蛮子过来复仇,那肯定是凄惨不已的下场。
队伍在炎热的天气里赶了半天,到了开封城下。开封城早已听闻幽燕国河东军围困大同之事,紧闭城门,不放人出入。米道士在城门前苦苦哀求一番,只是迎来对方的几只箭羽。不得已队伍继续南移。
这一路炎热逼迫,队伍里的众人都是面有菜色,好在一路上都是水泽,倒也不用愁饮水。下午的时候,队伍已经移动到了杞县西边的葛岗集。
葛岗集原叫葛仙集。
很久以前,这个村里住着一户姓葛的庄户人家。有一年春天,葛老汉赶着牲口梨地,一不小心把梨子弄坏了,他回家找了一把斧子,摆弄了半天,他心里正急噪烦恼的时候,两个老头从正北走到他跟前,深施一礼道:“请问先生,上天走哪条路?”葛老汉正急的心如火燎,见来人问得蹊跷,用手往南一指,不耐烦地说:“路边那棵大柳树,就是上天的路!”;两个老头闻此言,便拱手道谢,然后从容地爬上树梢,上天去了。葛老汉见此情景,觉得很奇怪。他转念一想,既然他俩能从柳树上天,我何不趁此机会跟他俩上天去看看呢?于是,他把牲口拴在大树下,把斧头往腰里一别,跟着爬上矛树捎。他往上一看,有条光明大道直向天空通去。他尾随着两个老头走了半个时辰,抬头一看,前面有一座巍峨的宫殿,金碧辉煌,耀眼生辉。有殿外面,有座碑写“南天门”三个大字。门前站着两排武士,手持刀枪剑戟,煞是森严。葛老汉很想进去看个究竟,但他害怕把门武士韵威严,不敢贸然犯进。他只好在“南天门”外转悠一圈。再往前走,只见两棵大树,树底下放有石桌、石凳,几个老头在那里下棋。过了一个时辰,葛老汉往下看,只见下面一青一黄闪动得很快。他心想,我还得下去修犁子哩,总不能老呆在天上玩呀。
葛老汉顺着原路回到地上,不禁大吃一惊:犁子不见了,牲口也没有了,摸腰间的斧子,把儿已沤糟了、斧子头也生锈了。他赶紧回到村子里,一看村子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他连村里的人也不认识了。他将事情的原委向人们叙说一遍。有几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听前辈人说,几百年前有这么一回事。有的说那位老人失踪了,有的说那个老人成仙了,但谁也不知道老人家的下落。他们一听说眼前这位老汉就是当年升天的活神仙,四邻八家一时哄动起来。自此,村子里修建了“葛仙祠”。四时祭祀,香火旺盛,慕名朝拜者络绎不绝。久而久之,这偏僻不显眼的小村庄,竟变为喧闹的小集镇,名字就叫“葛仙集”。
后人并役有忘记那位成仙的庄稼老汉。人们在这土岗上又建起的家园,取名葛岗集。
小集子上的人们远远看到这一队数千人的车队,开始以为是北来的流民,等到了近处,才发现这流民队伍竟然还带了颇多辎重,那些马车上用油布盖着高高的隆起,车痕也是吃地颇深。
集子上的里正带着几个人前来询问,朱骏道:“这位老乡,我们本事大同人士,大同被蛮子所围,四野遭蛮子的劫掠,我们迫不得已才背井离乡前往潘龙山南的易水县投奔亲戚。我们进集子只是想采购些马匹,别无他意,定然不会在集子上为乱祸害的。”
那里正道:“客官既然是大同而来,我们本该好好招待,只是我们集上人物稀少,而且马匹更是全无。这里离着县城不到二十里地面,你们不若再赶一阵,到县城里边息栖。”
这队伍里面青壮上千,若真是到了集子上使起坏来,只怕集毁人亡也是不差,里正自然不敢放进去。
朱骏无奈,只得带着队伍继续前行。傍晚时分才赶到杞县。杞县是小县,早已关闭城门,帝国条令,戌时闭城,任是朱胖子和米道士百般呼叫,城门里边却是丝毫没有反应。朱胖子道:“看来这一路上,要想进城休憩,实在难如登天,除非是打破城门。”
米道士干笑一声,道:“胖子你切莫乱言,攻击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