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风云1939——滴血的刺刀 > 第一卷 血战赣北 十六章 失去联系

第一卷 血战赣北 十六章 失去联系

当杨尚武指挥一连剩余的士兵在抵御己身数倍的日军进攻的时候,一连连长正在指挥李得胜以及部分被从废墟之中拖出来的轻伤士兵翻找还能使用的迫击炮以及迫击炮炮弹,凡是还能动弹的伤兵都顾不上自己身上的伤势,加入了修正战壕,翻找武器的队伍。在他们身后的石墙后边,被大伙从死人堆里刨出来的老军医顾学农正在用医疗箱里为数不多的药品进行简单却又徒劳的救治,因为绷带不够顾学农毅然扯下了自己的军装撕成了布条给伤员捆扎炸断的胳膊腿,长时间的战火硝烟以及干旱缺水,使得伤员的情况十分的糟糕,只是由少数几个伤员还保持着神智的清醒,有气无力的痛苦呻吟着,这呻吟声好似一柄柄尖刀剜着陆蕴轩等人的心头。

自九月中旬以来,日军最精锐的十一军部队向第九战区的中国军队发动了极为强劲的攻势,首先是第106师团和第101师团组成的尖头部队分别从奉新以及武宁出发,开始进攻会埠的中国守军第十九集团军六十军以及第三十二军和五十八军,并切断了中国军队彼此之间的联系。

随后日军106师团主力从奉新方向对驻守会埠的国军60军发动了猛烈攻势,这是一场真正面对面的钢与火强力对撞。日军106师团下辖第一,第二两个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兵、骑兵、炮兵、榴弹炮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106师团的部队是赣北方向日本军队的主力师团之一,在原有的师团编制上,还有额外的战车联队提供火力支持。

而负责防守会埠的国军部队主力则是第十九集团军的六十军,这支部队是第九战区长官薛岳手下的王牌精锐之一,下辖第一八二师、第一八四师、暂编第二十一师,龙云滇军,法式装备。

只是这次在赣北地区组织的防御阻击战再次证明了传统步兵在没有重火力武器和空中力量提供有力支持的情况下,对抗拥有大口径火炮和装甲部队的日军是根本不可能的。日军一零六师团的步兵联队在陆军航空兵以及远程炮兵德炮火支援下,在人数占劣势的情况义无返顾地向人数占优的中国守军发动了攻击。两支部队在赣北的丘陵山地之中,展开了中国二战抗日军事历史上罕见的惨烈交锋。

此刻对于驻守山头的一连士兵来说,日军藤原大队的攻击来得暴烈而凶狠,沿着半山腰步兵壕游移行驶的“奇哈”中型坦克好像一只只豺狼,时不时的就露出了它尖利的獠牙,在中国军队已经十分脆弱的防线上再次用炮火撕开几个口子。在“奇哈”坦克后方,躲藏在树林里的日军直属炮兵中队精确而密集的定点射击,暴雨一般的各种口径炮弹几乎将整个山头的火力支撑点全都犁了一遍。山顶正面由杨尚武率领的三排负责守卫的第二道防线经过了接近三小时的激战,已经被冲上山坡的日军步兵分割成了三段。

缺乏重火力武器,尤其是反坦克武器的一连士兵面对耀武扬威,不断对准自己阵地倾泻榴弹和机枪弹的日军坦克坦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虽然配备有一些燃烧瓶和炸药包。但是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火力掩护。跃出战壕的爆破手很容易遭到日军坦克以及伴随步兵的火力的反击。而被陆蕴轩,杨尚武寄予厚望的“大将军炮”数量稀少,装填速度慢,精度不高,射程有限,易受到干扰,这种体积庞大的大家伙对付成群的步兵还可以,但面对大批敌军火炮的连续炮击,在与敌军炮兵的对射情况下,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

抵近射击的日军直属炮兵中队的炮火极为猛烈,很多隐藏在战壕和工事里的中国士兵还没来得及和进攻山头的日军步兵正面交手,就被从天而降的炮弹直接炸死炸伤。由于日军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和坦克火炮的全方位压制,一连残存的两门六零式迫击炮几乎不能全力开火,只是在日军炮击的间歇,零星的开火支援步兵,只有每个士兵身上配备的四个手榴弹能够给日军步兵造成杀伤,但这样的抵抗火力根本无法对日军坦克以及漫山遍野的步兵造成足够的威胁。

但一连的这百十号人大多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其中一些人参加过同样惨烈的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是意志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幸存者重新整编而成的队伍。士兵们作战手段老练且精神极其顽强。虽然被占尽优势的日军步兵大队打得节节败退,丢失了一排阵地,二排阵地也被分割成了三段,但是他们的应变能力不俗,事前陆蕴轩制定的战术也很独特。幸存的四十余名士兵在几个被围地点利用战壕,工事和沙袋等物迅速构成环形防御圈,架设机枪,掷弹筒成为新的火力支撑点,以手榴弹和燃烧瓶打击冲锋的日军进行坚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