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中佐带领他手下的六十名工兵小组的成员顺利的在二十分钟之内在遍布地雷的无名高地正面坡地上开辟出了一条三十米宽的安全通道,比大久保旅团长要求的时间要提早了近十分钟。打通了了阻挡日军大部队前进的雷区之后,日军步兵更是驱兵大进,向着驻守无名高地正面坡地的一团和三团的阻击阵地发起了又一轮的猛烈进攻。虽然一团和三团的士兵利用手中并不先进的武器拼死阻挡,浴血阻击,但是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的日军的攻击强度和行进速度却也并没有降低多少。雷区的通道一打开,殿后的大久保旅团长立刻按照原定的作战计划展开了猛烈地军事进攻行动,一支一百八十人的步兵中队迅速的通过了这条刚刚打通的安全通道,冒着中国守军激射而来的枪弹,向着一团阵地的侧翼扑去。
大久保旅团的一支事先集结在正面山坡底下的第一,第三步兵大队共计两千余人,在天空之中的四十五架九七式中岛战斗机和两辆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的掩护之下通过两条大同出来的穿越雷区的安全通道,向着山坡西侧的三团阵地扑去,另外两个步兵中队共计三百六十人则在伊藤中佐等工兵小组的开道之下,用老虎钳剪断了层层阻挡在前的铁丝网障碍,向着一团侧翼阵地潜行过去。大久保旅团直属的炮兵部队也是不甘于人后,部署在大部队后方一公里左右的日军炮兵部队装备的十门一百零五毫米口径重型榴弹炮和十二门七十毫米口径的曲射步兵炮全部猛烈开火,而投完了所携带的所有炸弹的四十五架九七式中岛战斗机也迟迟没有离去,依旧居高临下利用机载机枪对无名高地上的中国守军一零五师的全体将士们进行持续打击。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8年)十月,自诩为大日本皇军十一军最为精锐的部队的一零六师团在向武汉方向进军的时候,在万家岭遭遇了薛岳将军设下的“口袋阵”,遭遇迎头痛击,这个大言不惭的日军师团被摧枯拉朽一般的海扁了一顿,差点全军覆没。当时担任增援的一零一师团第一旅团旅团长的大久保三郎也是身负重伤,侥幸脱逃,狼狈逃窜的大久保三郎到了那时才明白,什么叫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国国军队虽然装备落后,作战人员单兵素质低下,面对日军近代化的帝国陆军的进攻屡战屡败,但是这些中国军人却依然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依然不可小觑。从那时候起,侥幸没有被撤职查办的大久保三郎痛定思痛,对重新从日本国内补充过来的新兵训练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化和改革,并且厚着脸皮亲自向师团长以及、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将军讨要来了奇哈坦克和一百零五口径重型榴弹炮来加强自己部队的进攻火力,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卧薪尝胆一般的刻苦训练,此时此刻自己手中的这支大久保旅团,不能说是十一军之中数一数二的王牌劲旅,但也算是训练有素,作风顽强,火力强大。
这支二流师团的主力旅团现如今配备了十辆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二十辆92式重型装甲车。整个旅团为四单位制,即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毫米口径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歪把子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大久保旅团还辖有一个直属炮兵大队拥有十一军特殊划拨的十门一百零五毫米口径重型榴弹炮、一个辎重大队(拥有二十辆卡车)、一个工兵加强小队(共有工兵六十人,长官是伊藤中佐)。装备虽然不能跟同时期的西方国家陆军相比,但跟其他日军一线旅团相比却也是武器齐全,毫不逊色,跟缺乏重火力武器的中国军队相比更是优势明显。大久保旅团虽然因为分兵进攻以及作战损耗的关系,此时此刻进攻无名高地的可作战人数只有五千余人,但是这并不妨碍大久保旅团的日军士兵们利用他们拥有压倒性优势的火力击溃人数占优的一零五师守军。
激烈的战斗在这座占地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的无名高地上全面展开,在王铁汉师长率领的有着“铁军”之称的一零五师士兵的顽强阻击之下,进攻的日军一零一师团大久保旅团的五千余名鬼子兵依靠着强大的空中优势和后方炮兵的火力打击,全齐了全方位的进攻。负责防守一团侧翼阵地的二营三连上尉连长卢良才看着侧翼阵地之下突然出现的两个日军步兵中队的三百六十名鬼子兵和头顶上好似苍蝇一般嗡嗡叫,不断盘旋骚扰着的日军战斗机,内心里头不知不觉变得焦躁不安了起来。他驻守的这个一团靠近东边公路的阻击阵地是由一个机枪射击掩体,一个迫击炮工事和一道步兵壕组成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