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燃烧的土地 > 正文 第15章

正文 第15章

无极公路战斗结束将近十天后,萧钟林在沈杰陪同下来到县城,看望了二支队官兵。萧钟林还特地点名到李德铭中队看了看,见他们战斗减员还没补上,就指示陪同的齐宝良,要县里从报名参军的人中,抽出些来给以补充。这么一来,李德铭自然感激,陈广乾也暗自高兴,唯有黄绍祖心里不舒坦。

得到通知,凌天河与康保中立即赶到县城,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详细介绍了独立营的情况。听了汇报,萧钟林又马不停蹄让凌天河他们陪着到黄村、许庄、刘庄考察了独立营全部连队。考察结束,萧钟林回到许庄,再次听取了凌天河、康保中两人的汇报。

凌天河分析说,这次独立营虽说取得了一定成功,完成了预定任务,但是有极大的侥幸性。取得如此结果是因鬼子指挥官河野太轻敌,太迷信日军的白刃战能力,采取了最适合独立营发挥效力的战法,而且还两翼平均分配兵力所致。如果这次鬼子换一种战术,充分发挥其火力强大和战术素养高的长处,独立营恐怕很难顺利完成阻击任务。他指出了独立营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指挥员在战斗中基本上只起了一个战斗员的作用,不能对自己的队伍进行控制和运用,让队伍发挥最大效力。

在检讨了队伍的不足后,凌天河向萧钟林建议:从八团和县大队抽调军事干部和政工干部充实到独立营里,可以迅速带动和提高独立营的战斗力和指挥员的指挥水平。独立营这次装备得到很大改善,但缺少专门人才,有了好武器不会好好用,建议和八团进行人员交流,交换一批战斗骨干到独立营来。特别是机枪射手和小炮手,如果不换,借一段时间也行,帮独立营带出一批合格战士后再归队。借到独立营来的同志,也可以在同时提高白刃战能力,今后回到自己部队,还能去教其他人,对大家都有好处。

萧钟林听完后没有当场表态,只是说回去和分区其他领导交换意见后再作决定。他让沈杰和县里也做些沟通,县大队的规模不小,或许可以提供些支持,如果他们有具体困难,也可以上报分区,酌情给以解决。

这次萧钟林他们一共在县城和独立营待了两天。第三天,萧钟林和一班人马回了分区,沈杰则留了下来,准备继续深入了解些情况后再回去。

就在萧钟林考察独立营的时候,城里的二支队出现了意外情况。

二支队的二大队二中队,是新收编的队伍,中队长叫何老贵。他是县城西南八里庄人,今年四十来岁,家里原先也风光过,到他这代渐趋没落。他家田地不多,也不勤于耕作,从二十年前起,他就干起了杀人越货的勾当。只是他这土匪和别人有些不同,是暗匪,明面上安分守己,善待邻里,是个标准的良民。他尊奉的是“兔子不吃窝边草”,从不在本县地界上动手。不但不动手,但凡本村甚至是邻村的人有了急难,他还常常解囊相助。他和几个亲信住在八里庄,其他手下平日里各自在家,种地的种地,做小买卖的做小买卖,绝无异常。一旦他的眼线报来有油水的消息,或是他想要弄些钱财的时候,就分头通知,约定在远处某个地点会合,然后杀向目标,以最快的速度捞一票就走。由于他作案都是远离本地,又小心行事,精心伪装,所以二十年来从未失过风。当然也不是没人怀疑过他,可是苦主都不是本地人,本县官方办案就不卖力,例行公事下去晃一圈,得了好处,自然也就为他遮掩。至于本村的人,一来得过他救济的不少,没有民愤,二来普通百姓就是想管这档子事也力不从心。

黄绍祖来了以后,先是收编了东马王庄的马融海,后来在闲谈中,无意间听马融海提起有这么个人。那时他一心想快点扩张实力,于是亲自到八里庄找到何老贵,虚虚实实、软中带硬、封官许愿带着威胁地和他谈了半天。何老贵想,自己要是不答应吧,对方显然是来者不善,以后真要对自己下手,那只要随便一个借口就行。再说对方开出的条件也让他心动,那就是这八里庄周围统归自己管,答应他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取捐税,收来的钱一半归他所有。他现在年龄上来了,也曾打算过改弦更张,做个正当的营生,现在这么一来,放在过去就是受了“招安”,也是一条不错的道。他要求缓几天答复,找几个兄弟商量以后,大多数人都觉得可以,就召集手下,再吸纳了一些闲人混混之流,总共聚拢了七八十人,编入了黄绍祖的队伍。

刚编入队伍时,他在八里庄一带设卡收税,日子过得挺顺溜,没什么不满意的。可好景不长,上面整顿秩序,不让再私自收税,一切由上级统一供给,他的日子就过得不滋润了。先是他的老弟兄偷偷带人到邻县地界干了两次老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