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早川发起的这次“扫荡”,虽然兵力不是很大,但包括第二道包围圈在内也调动了三千多人,精心准备了好多天,可是却仅仅一仗,还不到二十四小时就被彻底粉碎,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季风这边虽然连民兵、区小队在内一共阵亡了四十几名,受重伤的有三十多名,轻伤的一百多名。另外兄弟部队也有些伤亡;有三个村庄被毁过半。但是不但打掉了敌人一个重要据点,还缴获了不少物资,光是缴获的枪炮就足可武装一个营还不止。最重要的是,独立团以这样的方式向敌人,也向根据地的乡亲们宣告了自己的浴火重生。
这次参战的二十三地区队等部队,为了支持主力部队的重建,在战利品分配时都很谦让,他们一共拿走了一百支步枪,十几挺轻机枪和十几个掷弹筒。其余的两门步兵炮、四门70mm迫击炮、两挺“九二重机枪”、十挺“歪把子”或九六式“拐把子”轻机枪,一百多支“三八大盖”留给了独立团。还有一部分步枪和“王八盒子”支援了民兵武装。
这一仗以后,季风的独立团占据的根据地巩固了,敌人再也不敢随便乱窜,小早川暂时也没力量再采取行动,形势相对稳定了下来。独立团的名声迅速扩大,许多村子的青年人要求参军;甚至不少敌占区的年轻人也寻到独立团驻地,坚决要求加入独立团,有些还是来自较远的地方,这些地方在凌天河时期都不是独立团的主要活动区域。
独立团陆续吸收了几百名青年参军,原有的三个营满编,还新组建了团部警卫排、通讯排、侦察排。刘春林被调出来担任新组建的机炮连长,这个机炮连有一百八十人,拥有一个步兵炮排,两门“九二式步兵炮”;一个迫击炮排,四门“大正十一年式”70mm迫击炮,三个“八九式掷弹筒”;一个重机枪排,三挺重机枪;全连除了机枪射手和炮手,其余人都有步枪或手枪——这样的重武装连队即便在老独立团鼎盛时期都未曾拥有过。
独立团迅速扩充到一千七百多人,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士气高涨,真正成了一支让敌人胆战心惊的主力部队。小早川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消灭独立团,片岗虽然还想组织力量消灭独立团,奈何形势发展不给他这个机会了。从路西过来的八路部队越来越多,就片岗所管辖的地区内,除了独立团,二十三地区队也扩大了。原先的分区二十五团也恢复建制回到了冀中,这个团长期在冀中坚持,最后除少数人留下坚持外,被迫去路西的只剩下了不到三百人,现在经过重组,其中一个主力营是雷震老八团随吕正操司令走后留下的伤员作为底子扩充而来,营长马鸣;有一个营是最后退到路西的两百多人为主,营长就是许庄许书堂的儿子许金鲲;还有一个营是他们新团长带来,原来属于115师主力团。短短两个月,时间刚要进入抗战的第七个年头,离开残酷的“五一大扫荡”也不过一年半,曾经被鬼子弄得“无村不带孝,处处冒狼烟”的冀中平原,被八路军夺回的地方越来越多,敌我双方的攻守正在渐渐易位。
经过一段休整、整固,独立团开始出击,一个一个地拔除敌人据点。现在拔据点就没有以前那么多烦心事了,一些孤立的小据点往往炮楼不高、护壕不深,独立团准备好跳板长梯,在火力掩护下强攻,只要通过护壕,据点里的守军也就失去抵抗的意志了。几个据点一丢,剩下小据点里的敌人士气更差,很少再有拼命顽抗的,到后来一夜就能拿下几个据点,其中有的只要一喊话就竖起了白旗。
小据点丢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丢,那些据点里的守军基本上都是伪军,每个据点也就十几二十个人,但累积起来,兵力和武器的损失也惊人。黄绍祖和陈广乾都吃不消了,主动放弃了不少小据点,集中兵力重点防守大中型的据点。可是独立团对付这些大据点也有办法:这些据点虽然坚固,兵力也多,但是在它们周围没有了众多小据点,也就失去了掩护;独立团派出部分兵力,在民兵和群众配合下将这些据点包围,然后派出强有力的部队打击县城出来的援兵。被围困的据点得不到弹药、粮食,就算有时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强行运进去一点补给,那也是杯水车薪;这些据点被围困上十天半月的,守军的军心涣散,精神崩溃,往往就放弃据点撤走了事。
又一个春节过去,天气渐渐转暖,敌人的据点就只剩下靠近县城的几个大的,还有就是主要交通线沿途的几个了。小早川和片岗尽全力保着县城通向四面的运输线,东西两个方向已经是时断时通,只有南北两个方向还算畅通。片岗的旅团部是在往北的邻县城里,许庄又有陈广乾的预二团,所以这一路基本上还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