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铁血天路 > 第二部 解放征程(新) 第56章 马匪登门

第二部 解放征程(新) 第56章 马匪登门

时间已是1946年底,位于关中平原西大门的宝鸡市,一股股由弱到强的寒流,接二连三地侵袭着这座三面环山,东面放水的历史古城。

好在,刚刚过去的多雨之季,给温润的西府(陇东)地区,储存了足够的积温,此时,正在一点点地释放,不断地稀释着北来的寒流,给人的感觉是天气随冷,但还不至于受冻。

三七为首的信鸽小组,以掩护情报工作为由,不久前,在宝鸡开张的这一间取名‘合璧中西药房’的坐诊药房,是照常开门,按时闭户。

他们正是按照军区的指示,利用敌177师内部,我地下党的背后支持,重点开展对敌马家军的情报工作,尽量延缓这群凶恶的马匪,参与蒋军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围攻。

军区决定选址在宝鸡,是因为,此地有陇海铁路直达,渭河船运通达川甘,又是敌西北剿总的后勤补给基地。各路人马都免不了要齐聚此地,承办公务。

住在如此的闹市之中,既不显山露水,又能耳听八方,且与兵峰直指陇东的马匪相距不远,甚至,还可以适时地开展统战工作,可谓是一举多得。

……

自药房开业至今,连续几天下来,‘合璧中西药房’里面的坐诊室,自始至终没有人前来问诊,秦玲闲来无事,与她的两个助手,小婉和小媛,开始醉心于钩针挑花织毛衣,这种当时流行于宝鸡城区,富裕家庭主妇之间的拿手好戏。

而胡歧黄(三七)这边,则客来客往,忙的不亦乐乎。

柱子是爬上爬下地,从布满抽屉的中药柜里,拿取着各色中药。二娃则手拿一杆小秤,称重包装,记账收银。

“哎,小婉,过来帮把手,记个帐,我这会儿,忙不过来了。”手拿称杆,又要兼顾记账和算账的二娃,不得不求助于,最容易说话的小婉。

“对不起,女人不让上柜台,这可是咱们掌柜定的规矩。”小媛头也不抬地,继续钩织着毛衣,两片小嘴一煽动,拒绝的话语,顷刻间就飞了过来。

“掌柜的,到里院跟药商谈收中药的事,现在,柱子说了算,快过来吧。”二娃是忙中生智,目的很明确,就是请女同胞们,快来帮一把。

“走吧,我们去帮把手,到时候,找三七,不对,找胡歧黄索赔损失。”秦玲眼看着忙不迭休的柱子和二娃,不能再开玩笑了,连忙招呼身边的两位女将,起身过来帮忙。

“秦玲姐,胡歧黄这名字,我怎么越听越别扭。叫歧黄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胡来呢?”手脚麻利的小媛,收帐忙过之后,眼看着日头偏西,顾客光顾的少了,一张巧嘴,又开始忙活起来了。

……

“不懂了吧,这胡歧黄可是大有来头。”

收完中草药,送走了药商之后,一直在门店通往内院的过门前,檀木框浮雕‘梅兰竹菊’屏风后面,偷听的三七(胡歧黄),一身长衫,阔步而出,摇头晃脑,是趾高气昂。

“既然如此,那咱们可得洗耳恭听了。”秦玲对这个总是了无正形,绝招频现的三七,此时,倒是想借机,给他的发挥的余地。

“咳咳!”为了把自己肚子里的墨水浮现出来,三七刻意地清了清嗓子,好像不这样,不足以博得大家的注意。

“哎,柱子,咱们有止咳糖浆吗,赶快给三七,哦不,给歧黄喝点。要不然,他说话没中药味。”秦玲等的不耐烦了,送上一句‘润喉话’。

“没药味倒还好,千万别‘药命’(要命的谐音)了。”小媛的话一出口,在座的人,忍不住都笑出声来。

好家伙,三七要是再不开讲,那可真是该要命了。三七,苦思冥想一番之后,是尊口大开。

“那好,咱们先说这岐黄之术吧。在座的都是高人,应该听说过中国的医学圣典《黄帝内经》,其实,他跟四书五经一样,大多是圣人与他人的交流对话实录。说白了,就跟我们现在的笔录、记录差不多。”

“我没听说过《黄帝内经》,应该还算不上高人。”二娃的话语,谦逊中带有几分戏虐。

“行了,先别打岔,没见胡高人正在演讲嘛。”已经感到肃然无味的小媛,来了一个正话反说。

“咳咳,《黄帝内经》,其实,就是黄帝与当时分管医药的大官歧伯,也就是现在的卫生署长,相互交流,讨论医学药理的对话。”

“行了,别再瞎拽了。早在黄帝之前,神农氏炎帝就尝百草,识医药了。”受过良好教育,精通西医,对中医有所了解的秦玲,贡献了一句,对胡高人的演讲,相当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