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玉源地区的唐蕃古道,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究其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自十世纪始,佛教与伊斯兰两大宗教势力的严重对立,渐渐切断了玉源与藏地彼此的往来。再就是,昆仑山古道之上的硫磺达坂,诡异突变的火山群时动时静,间歇式喷发,慷慨吐露的熔岩灰尘,把古道摧残的面目全非。
而就在1950年初春,三七所带领的进藏先遣队,正在义无反顾地踏进这条山体喷火,地震频发的时空古道。他们并不是不惧怕危险,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大业,倾其所能地去践行一个革命军人的崇高使命。
说起先遣队的人员构成,那还真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
……
都说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这在1950年的漠南地区极为贴切,自从驻守漠南的部队官兵得知了进藏命令,军营顿时是热闹非凡,报名信、决心书,就像雪片一般飞向了各级指挥部。
“叔叔我也要报名进藏,唐蕃古道我熟悉,自从我们家做起了采玉生意,每年学校假期,我都跟爸爸从这条道上昆仑山,别的我不清楚,但是,山上哪里有碧玉,哪里有青白玉,我是了如指掌。”说话的是撒里满的侄子撒基里。
身为副区长的撒里满,为此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让撒基里自己来做决定,眼看着撒基里去参军报名申请进藏,撒里满从心里感到分外高兴,因为,这是在实现他的太爷爷立下的弘愿,一定要打通这条商道,让玉源再次繁荣起来。
说起撒里满的太爷爷,那可是当年清廷派驻玉源地区的主要官员,再加上,撒姓与维吾尔族的血缘关系,撒里满的太爷爷一心想让这荒漠绿洲,再次繁荣起来。
向北发展受大漠阻隔,向东发展不占地理优势,向西发展比不上喀什噶尔,只有另辟蹊径,向南,打开一条被千里昆仑阻隔的通道,才能激发玉源地区的南北货物贸易。
只可惜,近千年来,宗教的羁绊根深蒂固,再加上山高险阻,一时难以付诸实施。这下好了,让后代年轻人来探索吧!
……
这不,撒里满也来走后门了:“尊敬的王书记,我有个不情之请,请你务必答应。”
撒先生说话的中肯语气,令三七无法拒绝:“撒先生,有事您就说吧,只要我能办到。”
“你一定能办到,而且一定要办到,我的侄子想参军进藏。”这次,撒先生可是一点不客气,说话直截了当。
三七不急不躁地微笑着问道:“是你的侄子,年龄肯定不成问题,他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特长,或者说有什么优势啊?”
这一问,撒里满心中有数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语气也恢复了常态:“他是中学教员,有五年的教龄,懂汉语,会维语,熟悉古道和昆仑山的地形,接触过高原上放牧的藏族人,会说简单的藏语,对他们的习俗有所了解,就是没当过兵,不过,他打猎的能力是这个。”说着,撒里满竖起了大拇指。
三七一看,哈哈地笑了:“哈哈哈,撒先生,你就放心吧,这样的人才,我是打着灯笼都没处找啊!五年教龄,相当于抗日入伍,行啊,只要他过了新兵训练这一关,我来安排。”
前脚送走了撒里满,后脚二娃拿着电报又来了:“组长,姚副书记来电,给我们推荐了两名骨干,说是马连科区长已经知道了。”
三七正要看电报,设在玉源中学别院内,进藏先遣队指挥部的门被推开了,马连科的声音随之而至:“没错,我已经知道了,他们是军分区的两名藏族干部,一级战斗英雄、军分区侦查科副科长洛桑丹增和二分区的一位排长扎西多吉。”
三七一听,现在就缺会藏语的干部,高兴地拍着马连科的肩膀,兴奋地说:“这可是雪中送炭啊!”
性情沉稳的二娃继续朗读着电报的内容:“姚副书记提议,先遣队领导班子组成人员如下;进藏先遣队由组长你担任总指挥兼党支部书记;调军区战斗英雄、爱民模范、军分区敌工科长李未然任副指挥、支部副书记、先遣队政治指导员;马连科任副指挥、先遣队队长;李启富,就是我,任支部组织委员,兼管通讯和保密工作;邢国柱任支部宣传委员,兼管青年团工作。先遣队其他组成人员名单,望在春节前报军分区党委审批。”
三七听完电报内容,抬头征询各位的意见,然后果决地说道:“今后,我们就以新的职务相称乎,回电,坚决遵照执行。”
马连科犹豫再三,还是把话说了出来:“总指挥,我有个不情之请,我们骑兵连已经经受过高原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