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1951元旦,建立之初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翻身解放的中国人民的倾心支持拥护下,披荆斩棘地迈出了第一步。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彻底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开门红,此刻,正在向38线以南挺进。
新生的人民政权,仅用短短的一年时间,就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奇迹般地从战争废墟中站立起来,不仅恢复了工农业生产,还实现了国家财政的收支平衡。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近代的百年屈辱,顷刻间一去不复返了!
此刻,身处藏西北高原荒芜之地的先遣队党支部一班人,正在营地的一顶帐篷中,围着余热尚存的一盆炭火商讨议事。
虽然,他们每个人都缺衣少食,高原反应强烈,但是,各个红得泛紫的脸庞和嘴唇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神情。
“二娃,你记录的新华社新年献词,要是再完整一点就好了,这内容太振奋人心了!”
“老夏,知足吧,你不知道电台里,天电干扰有多大,为了记录播音内容,现在,我的耳朵还在嗡嗡作响呐。”
“没错……,应该……给……二娃,记上……一功。”
倚靠在床头的指导员李未然,此刻是强打精神,气喘吁吁地跟上一句。
“全国都在大踏步前进,可我们却被困在这里,都两个多月了,迟迟不能前进,也不知道洛桑和柱子,这次能不能带来阿里方面的好消息?”
自从起义后参加了解放军,一直卯着劲儿,想发挥一把的马连科,窝在这帐篷里,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
咱还别说,这些正直的起义军人,从内心里,自然不自然地都有一种自卑感,总觉得自己过去是旧军人,走错了路,低人一等。他们现在只有一个心念,就是想有个立大功的机会,从此能够昂首挺胸地戍边卫国。
其实,眼下,三七的心里比谁都着急,眼看着物资供给接济不上,部队每天都在拼消耗,这样拖下去,哪能在藏西北站得住脚?
可是,即便如此,魏书记发来电报的指示精神,执行起来,那是决不能打折扣的。
为了慎重起见,电报内容只在队领导几个人小范围内传阅。
就是为了尽早地有个着落,先遣队党支部做出决定,派洛桑副队长和柱子,定期前往松西根保那里接洽联系,争取对方能够理解和接纳我军,取得受邀进军阿里的最佳结果。
为了遵照伟大领袖“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战略方针,坚决执行南疆军区“捍卫主权,尊重地方,以谈促进,慎重初战。”的十六字指示。向西藏大进军这件事,一时半会儿的确也急不得,老话不是说‘好事多磨嘛。’可这磨也需要有磨的资本啊!
……
“在座的几位排长,战士们有什么议论吗?你们可是最有发言权了,说说吧。”
一听总指挥点将,早就等得不耐烦的二排长马威武,当仁不让地抢着开口:“战士们早就憋不住了,都说,我们这是用生命在等待换取阿里政权的通行证,至今,还见不到发通行证的人。”
性情耿直的扎西,一拍身边心绪难平的马威武肩膀,那意思很明确,对马威武的发言,他投的是赞成票。跟着当然是据理而言。
“我也觉得,我们有点过于谨慎了。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蛮荒之地,人都没一个,我们怎么宣传党的政策,又怎么为民族同胞服务啊?”
扎西作为本地藏族的一员,他的发言,影响力无疑要更大。
“总指挥,我也用同感。电台里都广播了,我们的人民军队,连世界头号强国纠集起来的多国联军都不怕,而且,还乘胜前进,收复河山。全国人民都在热火朝天的大干社会主义,我们进军西藏的任务可是才开了个头,千万等不得啊!”
还真别说,这个一排长夏尔巴提,自从上次冲击敌营帐,大意负伤之后,自此可是吃一堑长一智了,这不,连发言都国际国内的结合起来,上水平了。
倚靠在行军床上的李未然,听着大家的发言,不住地微微点头,他知道,其他队领导和干部,要么分量不够,要么入党不久。此时,只有他站出来,对促成三七下决心是最有帮助。
“总……指挥,上级的指示……最重要的一点是进……军西藏,关键……在‘进’字上,我猜……想,‘咳咳’,你……是在为部队……生活保障发愁,眼下……,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该……下决心了。”
“总指挥,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