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望着他,郭奕微笑着喊了声世伯,拂了拂身后一块石头上的灰尘,一屁股坐到上面,与曹操安然对望。
曹操望着郭奕,叹了口气,双手扶着大腿,唏嘘缅怀地道:“瞧你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原来我起兵时的情景,那时他们也是如你这般,随便一坐,便和我高声谈论天下之事,如今,一个个看到我,却是如同惊弓之鸟一般,有时想来,不知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郭奕安静的听着曹操的唏嘘,只觉身前这位手握重权的枭雄更像一位家中长者,他定了定神,礼貌地道:“世伯得到是敬畏之心,少的却是亲情之心、友情之心,世伯为天下苍生用心,换来的自然是忠心。”
曹操双眼一亮,直勾勾的看着他,缓缓的说道:“没想到却是看错你了,刚刚感觉你呆呆的,后来感觉你大大咧咧的,如今再感觉,你很不错,呵呵……”
郭奕哑口无言,没想到这么一会的功夫,对方却是给他连着换了三个定论。
曹操捻着胡须,摆出一副和蔼的笑脸,说道:“奕儿,因为你家族的探子越过了界,此次我专门派人调查了你,外面的人多骂你傻子、败家子,但他们都没想到,你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就将郭氏壮大了三倍不止,当我知道的时候,连我都吓了一跳,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能告诉世伯吗?”
郭奕闻声色变,不过很快释然,以对方的能力,要调查郭氏,不过是朝夕之间的事。
依着原有的性子,郭奕最多是敷衍两句便完事,此时,他想着师父的话,却突然很想在对方面前显摆一下自己,他略微整理下思路,说道:“世伯,简单点来说无所谓两个方法,第一、种植理念,第二、先进工具,第三、肥料养田。”
曹操满脸疑问的问道:“三种方法闻所未闻,世侄可细细说与我听。”
郭奕轻咳了一声,面对着曹操,目光平和自然,声音铿锵有力的说道:“大汉以农为根,农以田为本,如今各大家族多种植粟米,而郭氏多种小麦,粟米即使良田种植,一亩地产出不过三石,而小麦亩产可达五石多,而粟米价格与小麦价格相差不多,所以这是第一点,种植理念不同,我一亩地可以赚别人两倍的钱。
当然世伯肯定会有疑问,旱地未见死粟,小麦却需要大量的水,两者比较而言,自然是种植粟米更好,这点说来得力于我们郭氏发明的工具,也就是第二点,我们自己创造了‘筒车’,所谓筒车,水轮直立于河边中,轮周斜装若干竹木制小筒,可达四十二管者。水流湍急而下,推动主轮,轮周的小筒依次灌水而满,轮周顶部接以木槽,水至顶自己倾出,顺木槽导入渠田,因此旱地也可种植小麦。
而我郭氏还发明曲辕犁,区别于现如今的直辕犁,一人一仅用一牛耕地,较原有方法,可多耕一倍多面积,所以郭氏种地的成本要比别的家族低的多。
当然,世伯肯定还有疑问,小麦一亩良田产量多是不到四石,为何我郭氏可以产出五石?
其实很简单,就是我说的第三种方法,肥料养田,郭氏所制的肥料区别于如今常用的草木灰,而是将河泥、青草、树叶、畜粪、人粪放于坑内,加水浸泡,夏天不过两月便可成肥,两年一次用肥,便可保证土地肥沃。
有这三种方法,郭氏千亩田地便可都成为好田,一年产粮五千石,可供千人大军半年用粮。
小麦种植完后,可继续种植大豆,我郭氏田地产量可达二石,岁入两千石。
世伯,郭氏的秘密说来很简单,就在于这三种方法。”
一气将话讲完之后,郭奕面有得色,洋洋自得的望着曹操。
未想到曹操此刻一张脸拉的老长,额头的青筋都绷了起来,咬牙切齿地道:“有如此好的方法,为何不报给朝廷,你知道你害死了多少人吗?你见过十万军队饿着肚子打仗吗?百姓流离失所,若是你将这方法早报上来,天下少死多少人,你知道吗?”
曹操问出的几个问题将郭奕瞬间打懵了,他怔怔的站在原地,甚至连曹操的离去都没有发现,那几句指责让他陷入一片愧疚之中。
站了良久,他的身子终于动了一下,猛然长喘一口气,怅然道:“不对啊,怎么全成我的事了,怎么天下还有这种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