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陈改顺指着对面的敬良子说:“看到了吗?这位就是我表哥大名鼎鼎的淳于光之焉。”陈改顺说话时,流露出一种骄傲的姿态。
敬良子也吃惊,一来吃惊是因为“说曹操曹操到”,二来竟然意外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淳于光之焉。当下稽首(稽首时宝剑还在手中死死握着)道:“久仰久仰,原来是江湖上著名的淳于大侠。”
淳于光之焉抱拳说:“大侠之名都是江湖人抬爱,实在受之有愧。不知道长怎么称呼,又如何与我表弟结识?”
陈改顺与这道士似乎有冲突,陈改顺的脸红脖子粗,并没有瞒住于光之焉的眼睛,但他只问如何两人结识,也可谓问的巧妙。
敬良子道:“贫道敬良子,在白龙山南泉寺出家。”
陈改顺插嘴了:“表哥,这人的宝剑是偷的。”指着敬良子的宝剑。
淳于光之焉感觉迷惘,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只见,敬良子将宝剑抓的更紧。
淳于光之焉问陈改顺:“这是怎么回事?”
陈改顺指着敬良子说:“他要不是做贼心虚,如何不敢把宝剑亮出来,我表哥在这里,你敢不敢亮出宝剑?”
敬良子说:“贫道不是做贼心虚,而是这宝剑珍贵,关系甚大,因为贫道认为这宝剑比贫道性命还重要。”
淳于光之焉陷入迷失,望着敬良子的宝剑,自言自语:“难道是……”他望着敬良子,忽然想到要做一个大胆尝试,然后说了一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他念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的前两句。
敬良子大吃一惊,然后流露出欣喜,他望着淳于光之焉,仿佛在望着一个故人,然后也喃喃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他念的是宋朝大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后两句。
这时轮到淳于光之焉诧异了,继续进一步说:“红花绿叶。”
敬良子高兴的说;“早春暮秋”。
“哈哈哈。”
“哈哈哈。”
同时,两人都开怀大笑。
陈改顺却看着两人打哑谜,感觉诧异吃惊,却又不知到底什么意思。
淳于光之焉对陈改顺说:“好了,表弟。这位道长的宝剑绝不是偷的,你不要再怀疑了,道长,既然来到这里,由我做东,请你吃酒如何?”他前半句是对表弟陈改顺说,后半句自然是对敬良子说的了。
敬良子笑说:“改日吧,改日由贫道做东,今日还要赶路,赶四五十里路,见一位老朋友,因为日子要到了。”
淳于光之焉:“对,今天是初九,所以我一早就出门,要观察这江湖下一步会怎么运作,既然是为了这事,那本公子实在不能打扰道长了,道长请。”然后向敬良子作揖道。
敬良子也客气一番,然后告辞。
陈改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表哥,怎么?你和这道士认识,还有你们刚才念南唐后主李煜的诗歌和辛弃疾的词,是什么意思?”
淳于光之焉:“表弟,这是江湖之事,跟你说了你也不明白,你还是安心复习,准备明年的秋试吧,但有一点是确实的,这道士和愚兄是一道的,他是自己人,你不要对他有任何怀疑,明白吗?”
陈改顺还有点不明白,但听淳于光之焉这么说,也就不再继续问。
淳于光之焉在望河楼想起了那天和道士敬良子相遇的一幕,他大胆的猜测果然没错,本试着用暗号方式对一下,结果敬良子真对上了,他便知道是自家人了。
但就仅仅和敬良子见了一面后,敬良子竟然仿佛从人间蒸发,使他陷入忧虑。他忽然有点打盹,便躺在床上去,这个屋子是他的专用屋子,躺在床上一会就睡下去。
他做了一个梦,梦见道士敬良子被人追杀,还满脸鲜血,敬良子狼狈的向他跑来,还说:“淳于老弟,救救我呀。”
他的梦又被敲门声惊醒,还是先三下,后四下,再一下的敲。淳于光之焉醒来一听,知道是尹娘来了,便喊说:“进来。”
来的正是老鸨子尹娘,“主子,黄昏帮的赵帮主要见你。”
淳于光之焉从床上起来:“哦?在哪里,请他进来。”
不一会,尹娘领着一个彪形大汉走进来,那人便是黄昏帮帮主赵无月。
尹娘将门关上,两人客套一番,淳于光之焉请赵无月坐下。淳于光之焉:“赵帮主,咱们也别客套了,那个叫敬良子的道士找到了吗?”